AI大規模進入礦山,率先在煤礦領域實現了可能。
7月18日,山東能源集團(以下簡稱“山東能源”)、華為、云鼎科技聯手發布全球首個商用于能源行業的AI大模型——盤古礦山大模型,此舉或將解決人工智能在礦山領域落地難的問題,引領礦山AI開發模式從作坊式向工廠式轉變,為AI大規模進入礦山打下堅實基礎。
在煤礦行業,我國擁有約4400處煤礦,產能每年達45.6億噸,共計280萬煤礦工人。盡管煤礦總產量較高,但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依然較低,幾百萬的煤礦工人成為所有工人里最艱苦的群體之一。將盤古大模型下到礦井里,或推動“更多煤礦工人,能在地面的辦公室里進行挖煤作業”的理想場景變成現實。
山東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表示,立足于提升礦山行業智能化水平,山東能源將著眼于破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深度廣度不夠等瓶頸制約,讓人工智能持續賦能礦山行業。華為煤礦軍團董事長鄒志磊坦言,華為將持續深耕行業,堅持開放盤古大模型的能力到千行百業。盤古礦山大模型的首次商用將為煤礦行業乃至整個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工業互聯網架構下的智能煤礦
煤炭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能源行業,其智能化建設直接關系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智能化的進程,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對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依然掣肘于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標準不一、技術裝備落后、研發平臺不健全、高端人才匱乏等問題,導致智能化建設滯后于其他行業。
與此同時,國內人工智能開發模式局限于特定的行業場景、特定的數據,碎片化、定制化的傳統算法模型導致行業經驗無法沉淀,且開發門檻較高,無法進行大規模復制。
據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助理王立才介紹,為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2022年山東能源集團與華為公司成立聯合創新中心,重點圍繞煤炭開發利用重大科技需求,在智能化煤礦建設、煤礦安全管控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解決方案。
今年1月,山東能源建立了基于盤古大模型的人工智能訓練中心,初步構建了中心訓練、邊緣推理、云邊協同、邊用邊學、持續優化的人工智能運行體系,以及集團集中訓練、生產單位執行的人工智能管理體系,實現了人工智能開發模式從“作坊式”到“工廠式”的升級迭代,探索出了一套可復制應用的工業化人工智能生產平臺,初步實現了行業從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管理的轉型。
依托工業互聯網架構,2023年7月,華為首次提出了三層大模型架構,旨在不同層面,構建不同能力。最底層的基礎模型,主要做好海量基礎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在此之上,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場景,進行專項知識和經驗的訓練,打造好用、易用的行業模型和場景模型。
據華為公司煤礦軍團解決方案總裁蔣旺成介紹,云邊協同兩級架構,實現了企業集約化管理和煤礦智能化生產。集團中心云和煤礦邊緣云兩級架構,使得經營管理與智能生產分離,實現了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的雙提升:中心云承載經營管理,數據共享,AI開發、訓練及模型統一管理;邊緣云承載AI推理,結合推理結果,使能智能化生產。
“下一步,盤古大模型將走向千行百業。大模型將在山東能源進行復制應用,實現成熟場景方案由單個煤礦向全集團內規模應用;從煤礦業務板塊向山東能源高端化工、電廠、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等其他業務板塊進行輻射;在創新領域,將實現多模態、自然語言處理。與此同時,大模型還將在更多行業/企業得到應用,促進冶煉、化工、水泥等行業啟動聯合創新;推動大模型聯盟建設,發展大模型產業生態?!笔Y旺成透露。
實現多場景AI應用快速落地
作為AI大模型在能源領域的全球首次商用,山東能源、云鼎科技、華為三方正在開發和實施首批場景應用,涵蓋采煤、掘進、主運、輔運、提升、安監、防沖、洗選、焦化9個專業21個場景應用。
“我們在基層單位試點盤古大模型應用場景,成功驗證了大模型在工業生產領域的基礎能力,當前已在興隆莊煤礦、李樓煤業、濟二煤礦、鑫泰能源試點單位開發和實施首批場景應用,形成了一批應用成果?!蓖趿⒉沤榻B。
長期以來,煤礦掘進作業尤其是縱軸式掘進機施工,存在安全風險點多、頂板控制難、員工操作流程不規范等難點。借助大模型的機器視覺識別技術,興隆莊煤礦部署的掘進安全質量智能監管場景中,能夠識別危險區域人員進入、人員摔倒、截割部落地、敲幫問頂、鉆孔深度等場景,實現了掘進作業人工監管到自動監控的轉變,提升了掘進作業流程規范,提高了煤礦生產的安全系數。
對沖擊地壓礦井來說,鉆孔深度是防沖卸壓工程最關鍵的參數之一,是防沖工程管理人工核驗的重點。李樓煤業部署的防沖卸壓施工孔深監管場景,利用 AI 技術對鉆孔施工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可實現鉆孔深度自動核驗、孔深不足及時提醒,避免漏檢、遲檢,減少人工核驗工作量。
近年來,選煤廠建設在自動化、信息化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在分選核心環節,如何利用智能化技術,實現產品質量精準控制和增產提效方面,可借鑒的成熟技術還非常少。濟二煤礦部署的重介選煤分選密度智能控制場景,通過對原煤煤質、生產工藝參數、實時的生產數據進行分析,建立重介密度預測的算法模型,直接介入生產控制系統,實現了重介選煤分選密度的精準控制,該技術的應用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精煤回收率0.2%以上,有望實現逐步替代人工控制作業的目標。
當前,原料煤配煤成本占焦化企業成本的80%以上,傳統的配煤過程高度依賴人工經驗,配煤方案大多借助Excel表格計算,由于配煤考慮的因素和指標比較多,兼顧成本和質量難度較大,難以形成最優方案。為有效解決焦化企業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基于盤古礦山大模型的圖網絡技術,鑫泰能源構建了人工智能配煤系統,部署了焦化配煤智能應用場景。在企業現有原料煤種的情況下,不斷優化配煤方案,噸焦原料煤成本降低了3元以上,實現了降本提效。
“未來,我們將輻射山東能源集團核心產業板塊,推動智能化建設橫向拓展。立足當前礦業板塊成熟實踐,按照工業互聯網架構,堅持頂層設計,推動山東能源集團‘數智底座’建設,將盤古礦山大模型能力輻射到企業高端化工、電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物流貿易等業務板塊,構建全產業智能生態,持續推動‘數智山能’建設。”王立才表示。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