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一個國家制造業競爭力強不強,首先要看其產品質量好不好,而反映產品質量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就是可靠性。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了增強制造業可靠性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為提升我國制造業可靠性水平、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主要產品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202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貨物貿易出口國際市場份額接近15%。我國制造業產品的可靠性也取得顯著成效,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B10內燃發動機壽命從2003年的50萬公里提高到目前的180萬公里,自主研發的新型橡膠金屬減震部件應用在“復興號”懸掛系統后使高鐵列車設計壽命由20年提升至30年。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基礎能力不強,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產品和重大裝備存在瓶頸制約,一些國產產品在功能安全、關鍵部件、軟件質量等方面存在質量問題,一致性、穩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造得出、造不好”“能使用、不好用”現象突出。例如,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端傳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標較進口產品相差1個到2個數量級,使用壽命相差2個到3個數量級;渦噴、渦扇發動機軸承壽命僅為國際先進水平的1/10,通用零部件產品壽命一般為國外同類產品壽命的30%至60%??煽啃圆畈粌H影響產品的使用效率和壽命,削弱了我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也損害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由于可靠性、穩定性不高,部分制造業核心材料部件與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嚴重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由此可見,制造業產品可靠性已成為掣肘我國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突出問題。面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提升制造業可靠性是當務之急。對此,要重點通過三個途徑來提高制造業可靠性水平。
其一,通過強化管理提高可靠性。目前,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質量管理有所忽視,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為此,要著力加強制造業質量與可靠性管理,引導企業樹立以可靠性為核心的質量管理觀,鼓勵企業貫徹實施GB/T19004、GB/T19024等標準,開展自我聲明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支持企業設置首席質量官和可靠性管理部門,探索建立可靠性管理體系。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可靠性管理,強化對供應商產品的質量評價與可靠性管理成熟度評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質量可靠性水平整體提升。
其二,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可靠性。我國制造業產品可靠性有待繼續提升,主要在于工業基礎核心技術短板明顯,提升產品可靠性關鍵還得依靠核心技術突破。為此,要加快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依托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開展可靠性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加強可靠性應用技術研究,突破可靠性正向設計關鍵技術,強化制造工藝可靠性技術應用和推廣。實施基礎產品可靠性“筑基”和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筑牢“工業四基”可靠性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可靠性工程的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促進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提升。
其三,通過完善標準提高可靠性。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我國制造業質量標準體系還不健全,標準的實施力度和監管力度有待加強。為此,要加快完善可靠性標準體系,開展可靠性基礎共性標準和急需標準制定修訂,在關鍵核心產品強制性標準中增加可靠性指標。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修訂,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動國內先進可靠性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加強計量、檢驗檢測能力建設,為提高制造業可靠性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