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出席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各位教師,深刻闡釋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激勵廣大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協力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本報即日起刊發系列評論文章,圍繞教育家精神的六個方面進行深入解讀,以饗讀者。
理想信念是師者之魂,是教師成長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致信出席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各位教師,在對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闡釋中,將“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列在首位,凝聚著對教師群體的殷切期望,為造就高尚師德師風教師隊伍提供了重要指引。
“心有大我”,就是要矢志立德樹人、胸懷“國之大者”,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教師工作是“小我”與“大我”的辯證統一。教師本身是一份職業,是由一個個“小我”組成的隊伍,但教學又絕不僅僅是教師個體為人生活之手段,更承載著社會發展進步的殷殷使命。教書育人的雨露甘霖灑向茁壯成長的學子,背后實則哺育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旺強盛、延綿不衰。因此,教師的工作不能局限于個體的利益考量,而是要深植于國家和民族大業,將個人職業之“小我”,面向教育事業之“大我”,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正是人民教師鮮明的“人民”特性,是中國特有的教師職業要義。
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人師者的人格魅力來源于信仰的堅定,來源于廣闊的心胸。心有“大我”,不囿于“小我”,方可領會到育人的本真,體悟到樹人的真諦,方能用最熾熱、最真摯的情感力量感染學生,用最質樸、最深沉的行動表達贏得學生,從而具備為學子立德鑄魂的能力。“心有大我”決定著教師教育的眼界與胸懷,事關教育發展可持續的問題,是人民教師踐行師道、涵養師風的金鑰匙。
《中庸》說:“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天道如此,師道亦如此。教育家的“至誠”,就是把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涵養為內心真實無妄的追求與信條,厚植師者自身的精神修養、胸懷氣度,如此才能推己及人,化育他人。只有懷揣高遠的理想信念,師者才能厚德載物,既陶鑄自身之魂,又能立德樹人。祖國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務國家就是最好歸宿。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閃耀著人類理想信念光芒,蘊含著中國教育傳統的智慧結晶,為我們樹立了價值標桿。
“三尺講臺系國運,一支粉筆寫春秋。”回望歷史,給社會留下深遠影響、贏得高度贊譽的老師,無不是心中裝著大愛、心懷民族和國家的人。黃大年毅然回到祖國,胸懷“國家在召喚我們,我應該回去”的赤子之心,帶領團隊在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了超過過去50年的研究成果。在他的心中,始終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詮釋了“至誠”的精要,躬行了教育家的“心學”。新時代的今天,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強國建設中,教師要深刻認識教師教書育人與國家民族大業息息相關,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才能有綿綿不絕的精神動力。
教育是須有遠見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如果說,辦好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那么沒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是難以在日常工作中獲得職業滿足感、幸福感的,也不太可能獲得自身發展的內驅動力。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廣大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大我”與“小我”的關系,讓“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成為一種自覺追求,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在“小我”與“大我”的辯證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