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這啟示廣大教師應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既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也注重價值觀念的培育,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活動。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凝練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智慧,體現了對現代教育價值理念的融通和發展,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指明了方向。
作為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與古代修身傳統中的教育精神一脈相承。孔子是啟發式教育的提出者,提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強調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和開導。所謂“啟智”,即教師在學生“待發而未發”時,選擇恰當的時機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干預。這種干預不是強制、盲目、統一的,而是基于對教育基本規律的洞察和把握,根據不同學生在認知能力、思維特點、情緒表達方面的差異進行引導。所謂“潤心”,是指以潤物細無聲的長期熏陶,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涵養健全人格。可以說,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家情感和智慧的傾注下,廣大學生的心靈得以呵護、思想得以啟發、靈魂得以塑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個性差異、資質差異、學習方式差異等,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育,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自身優勢、激發潛能,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兼顧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解。
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師育人品格與育人能力的重要體現。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建設教育強國、實施高質量教育的根本力量。當前,我國正著力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在這個過程中,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對教師的學科知識、綜合素養、道德情操等方面提出了綜合要求。廣大教師應以教育家和優秀教師為人生目標、以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同時,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正確價值觀、重要品格和關鍵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長中書寫出彩人生。
弘揚教育家精神,需要將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納入教師職業發展和育人方式變革的各環節、全過程,充分整合高等教育等教師教育資源,以跨學科視野充實、豐富廣大教師的育人智慧,做到扎根祖國大地辦教育、浸潤學生心靈辦教育。首先,在職前教師培養環節,優化以教學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培養方案,加強教師文化素養培育,特別是強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對人和社會鑲嵌關系的理解、對歷史發展變化的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真實工作情境中不斷磨礪教育智慧,讓教育能夠觸動心靈,成就高質量的教育。其次,在教師發展環節,通過教師培訓、繼續教育的方式,幫助教師對自身角色認識樹立正確觀念,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啟發者、關懷者,注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此外,還需要搭建好協同育人橋梁。好的教育微生態,能夠全方位促進學生心智成長。廣大教師應當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校社關系,立體全面了解學生成長狀態,精準調整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教師當敏銳識變、積極應變,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自覺涵養育人智慧,當好學生引路人,以廣闊的視野和深切的人文關懷,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努力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高質量人才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