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蘇州一位民營經濟人士在公開場合直言“吸引高端人才是中小型民營企業都頭疼的問題”。他呼吁人才轉變思想觀念,“到制造業、到中小型民營企業工作也是大有可為的”。
這位人士所言不虛,中小型民營企業在引進人才上的確仍有“痛點”。近年來,諸多地方接連出臺引進人才優惠政策,且對人才的扶持獎勵力度逐年加大,彰顯了地方政府求賢若渴的心態和人才興市的決心。各界精英也不負眾望,擇木而棲,在相關領域作出了可喜貢獻,特別是在行業頭部企業表現突出。但喜中有憂的是,眾多中小型民營企業很難引進急需的高端人才,成為這類企業的“痛”。
“痛”在哪里?無外乎“引、育、留”:招引人才方面,中小型民營企業多處于初創期或成長期,知名度低、實力尚弱,對人才缺乏吸引力,高端人才擇業時更傾向于選擇“名企大廠”;培育人才方面,中小型民營企業缺少足夠資金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單靠企業自身很難形成良性有效的長期人才內部培育機制;留用人才方面,民營企業待遇和保障不如“名企大廠”,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和科研成果評審也沒有優勢,造成人才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
如何破解高端人才進民企困局?從政府方面講,需進一步明確對中小型民企在引進人才上的政策支持,吃點“偏飯”,加強引導,讓到中小型民企工作的人才感到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近日,不少地方出臺政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強化民營企業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是重要內容,相信這些政策效果將持續顯現。
從企業方面講,高端人才引得來還要留得住,人才激勵辦法得用足用好。中小型民營企業也得打開思路,在“共同創業、成果共享、一同成長”上拿出好辦法來,讓有識之士能看到好的前景和回報。可通過股權激勵、技術和知識產權入股等方式,調動人才投身民營企業的主動性、積極性。
從人才自身講,需要強化創業意識和樹立遠大目光,認識到“只有把根扎到泥土里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道理,在和企業共同成長中實現人生價值。
全社會的服務接軌也很重要。應進一步加強前沿領域、專業技術領域人才教育頂層設計,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人才培養和儲備。鼓勵支持民營企業與院校開展人才訂單培養、聯合培養,通過貫通式地培養高端人才,激勵人才留在民營企業展開技術提升、科技創新研究。
人才的精準培育更不容忽視。可設立民營企業高端人才培育基金,激勵人才參與前沿科學研究和應用。探索設立知識庫、人才庫、企業大學等,為企業高端人才搭建學習、培訓的高質量平臺。還應關注人才在住房補貼、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和期盼,多措并舉化解高端人才在民營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