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人生頂點,而是新起點!”“未來,要跳出科研舒適圈!”
12月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舉辦新當選院士頒證儀式以及學習座談會,院士們情緒高昂,“金句”頻出,倍感自豪的同時,他們對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也都有清醒認知,那就是在科技競爭中勇挑重擔,創造新的輝煌。
從零開始 保持初心
從“兩彈一星”到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從首艘國產航母到“探月”“探火”“逐日”,從中國空間站、量子計算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速磁浮列車到國產大飛機C919等,這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背后,無不飽含院士們的卓越付出。
60多年來,院士群體以實際行動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院士群體的榮譽是一代又一代胸懷祖國、獻身科研、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院士們拼搏奮斗鑄就的。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院士表示,希望全體新當選院士繼承發揚學部優良傳統,倍加珍惜院士榮譽,決不辜負黨和國家重托,積極踐行“四個表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個人學術生涯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院士們表示,當選是一個新起點,未來仍要堅守初心,砥礪奮進。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眼中,院士不僅意味著榮譽,更意味著責任和使命。30余年奮戰在運載火箭研制一線,他的生活早已和火箭緊密相連,“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院士這份榮譽,從零開始,保持初心”。面對新的起點,他表示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努力工作、自主創新,不斷掌握核心技術、鑄造大國重器,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永遠不要忘記我們從哪里來,為什么出發!”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希望院士們始終以“從零開始”的心態、革故鼎新的勇氣積極投身科技創新事業,在科研創新中保持謙卑之心,在學術學風上抱有虔誠之意,繼續深耕本領域、扎根第一線,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國家的科技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需求 使命所系
60多年來,數千名中國科學家獲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他們為新中國科技事業乃至世界科技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我國追趕歐美國家科技水平、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一代代院士持續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追求學術理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勇擔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責任,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也是院士們的共識。
“要將個人理想前途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尼瑪扎西長期扎根西部教學科研一線,為提升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社會信息化水平、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他表示,將帶領團隊積極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支撐國家強邊富民科技行動,賦能邊疆民族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為進一步夯實我國在國際藏文信息系統領域的主導地位貢獻力量。
“我們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國家重大需求就是我們的心之所系。”來自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的李殿中院士說,“未來,要跳出科研舒適圈,從會做什么向該做什么轉變,從材料出發,打破材料與加工制造之間的壁壘,從過去只做材料到現在要做部件跨越。”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金奎娟院士從事光物理研究,她將自己求學和科研的歷程形容為“追逐光、靠近光、傳遞光的過程”。“未來我會更加努力探索和發現更多物質科學的新規律和新應用。和廣大科研工作者一道,傾盡所能,用光照亮我國的科技強國之路。同時,繼續站在國際學術的平臺上,為提高中國物理的國際能見度和前瞻性作出更大貢獻。”金奎娟說。
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表示,我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跨越發展。他希望院士們主動擔負起新的使命任務,在勇攀科研高峰的過程中,既要“頂天”,帶領科研團隊挺進國際科技創新最前沿,也要“立地”,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服務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敢為人先 服務人民
當前,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已成為科技大國,但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侯建國希望新當選院士以實際行動履責擔當,踐行國家使命,帶頭作出更多重大戰略性和原創性貢獻;主動履職盡責,積極開展高水平戰略決策咨詢和高質量科普活動。
“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創造出更多‘國之重器’,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李曉紅期待,院士們緊跟全球工程科技前沿進展,敢為人先,勇闖“無人區”,解決重大原創性引領性科學問題,并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戰略咨詢研究和評估,為國家建真言獻良策。
對此,院士們紛紛踴躍建言。
“我國信息通信技術突破性、顛覆性的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發依然薄弱。”來自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的尤肖虎院士直言,“這要求我們以更大的智慧去辨識未來發展的關鍵路徑,以更大的勇氣去探知未來科技發展的本源,以更為持續的耐心去解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科技難題。”
“新藥研發與藥物合成是國家戰略所需,是我的使命所系。”來自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的游書力院士說,將和團隊深入結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瞄準合成化學中重大的科學問題,將世界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將研究成果服務于人民生命健康。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來自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的劉超院士深情地表示,院士既要有仰望星空的高遠之志,又要有扎根一線的踏實之風;既要有充盈天地的浩然之氣,又要有法天則地的敬畏之心。他將在未來的歲月中,做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斗士,做傳承紅色基因的志士,守正創新,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