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
積極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發揮領先優勢和規模效應;錨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動數字化轉型向智能化升級邁進;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各地多措并舉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增強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新型工業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的工業化。與以往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工業化不同,新型工業化追求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推動制造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
回顧今年,從量看,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增速較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7%,較上月加快0.48個百分點。
從質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較上月加快4.4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新三樣”相關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44.5%、38.7%。
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運營并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成功研制交付……今年以來,中國制造加快創新步伐。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45個。要繼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與活力。
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數字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化的應有之義。其中,數字化是新型工業化的變革性力量。我國擁有完整產業體系、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多重優勢,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潛力巨大。要突出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數字基礎設施為關鍵底座,以“智改數轉”為重要抓手,加快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數字經濟是賦能產業提質增效的主要力量。“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打造工業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據整合產業創新能力。浪潮云洲持續錘煉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目前已上線2萬余個工業APP及微服務,賦能數百萬家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肖雪說。
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5G基站達到321.5萬個。算力總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廣泛普及,工業互聯網應用覆蓋85%以上工業大類。全國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我國已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
下一步,還需促進數字化和綠色化、現代服務業和綠色制造、綠色消費需求和綠色產品供給等深度融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船舶、綠色航空制造等產業發展壯大,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今年以來,各地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手抓,努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高傳統產業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毛細血管”,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中小企業在“智改數轉”的過程中面臨沒錢、沒人、沒技術的困境,市場又缺乏有效供給,已成為產業數字化的短板。科技企業要加大扶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
今年以來,江蘇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努力成長為“單打冠軍”“配套專家”;浙江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供銷一體融合,著力構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河南堅持抓大育小、梯度推進,育優做強“鏈主”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實現鏈群企業共生共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展望新的一年,我們不僅要圍繞重點產業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也要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力度。要錨定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