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官網消息顯示,2月26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研究謀劃全面深化國企改革舉措,全力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國資央企進一步落實落地、取得實效。會議強調,要加快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賦能,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平臺和企業,提升服務實體產業的能力效率。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積極發展AI既是國企央企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其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推進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國企央企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事關我國參與新一輪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和前景,關系國內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高度和改革深度,必要且緊迫。
發揮優勢
推動AI與產業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時代,加速布局AI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共識。推動國企央企發揮功能,搶抓戰略機遇,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國企央企發展AI具有三大優勢。”宋向清提出,第一大優勢是研發投入優勢,國企央企具有較強資金實力,且對海內外資本的號召力也較強,能為開發AI應用提供充沛的物質保障;第二大優勢是人才優勢,國企央企人才團隊建設相對完善,各類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健全;第三大優勢是產業調配能力大,國企央企實力強大,能有效借助國內產業布局將新的研發成果更快轉化為產品與服務,確保AI發展走入良性循環。
年初至今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國資委多次“點題”AI,均指向鼓勵國企央企帶頭布局人工智能,推動AI加速向產業端滲透。
比如,1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莊樹新介紹,下一步,國資委將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略性新興產業“百項工程”,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抓緊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形成標志性成果。
再比如,2月19日,國資委召開“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提出,中央企業要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帶來的深刻變革,把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強化創新策略、應用示范和人才聚集,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揮需求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的優勢,帶頭搶抓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加快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羅啼明表示,國企央企在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整合以及市場渠道方面具備更多積累與經驗,帶頭布局AI,不僅能對其他企業起到示范效應,還能帶動全社會人工智能技術進步,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破除障礙
強化AI與現實需求結合
目前,國企央企在AI+產業領域,例如自動化機器人(11.950, 0.56, 4.92%)、智能生產線、能源管理、醫療健康、信息技術服務等,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
不過,國企央企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多位受訪專家對記者表示,障礙主要集中在AI的前端(如基礎理論、基本應用和基礎設施等)和末端市場。從末端看,AI研發與現實生產生活的結合程度仍有待提高。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有其自身發展規律,過去較長時間,國內企業對AI內在規律和邏輯研究不夠充分。在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新一代AI技術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國企央企要先夯實基礎,避免沙地起高樓。
宋向清則認為,AI研發成果最終要應用于實踐,因此必須瞄準產業發展方向,著眼于將人工智能的功能作用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把主要資源集中投入到最能發揮出新優勢、最有迫切需求的領域。
發展中的障礙最終需要由具體人才來解決。上海社科院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認為,解放思想、全方位招攬人才十分關鍵。他對記者說:“無論技術研發還是市場開拓,都離不開人才,國企央企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自然離不開各行各業人才的參與和協作。國企央企要制定與此相適應的激勵機制,最大程度發揮人才聚集優勢。”
來源:《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