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走進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三一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派繁忙的車間里,智能生產線上,機器人不停揮舞手臂。
“工廠目前有超過700臺機器人從事焊接等工作,產線基本實現了生產檢測無人化。”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荊輝說。三一重機在重慶的這家智能化“燈塔工廠”24小時運行、安靜高效。
“隨著數字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不斷突破,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迎來重大機遇。”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趙斌說。
作為西部制造重鎮的重慶,目前累計建成144個智能工廠和958個數字化車間。
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工廠,還利用智能化努力重構研發、生產、管理、服務各環節。“借力智能化,我們對工藝流程進行了集成再造。”賽力斯新工廠負責人介紹,比如,將一款車型其中的222個零部件集成為10個一體化壓鑄零部件,零部件數量下降95%,連接點數量減少1440個,下降了70%,有效保證了車輛的高可靠性。
一些制造企業依托智能化探索定制化、柔性化生產模式,更好滿足產品加速迭代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位于重慶江北區的重慶海爾洗碗機互聯工廠,作為全球洗碗機行業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不僅能實現定制生產,產品制造交付周期還較過去縮短55%。
今年1月,重慶正式發布《重慶市工業產業大腦建設指南(1.0)》,加快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生態,規劃到2027年,建設超過20個行業大腦、超過20個未來工廠以及逾40個智能工廠、逾400個數字化車間。
“在加快打造大型‘未來工廠’的同時,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主體。”趙斌說,重慶還將推動實施7個制造業“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范,帶動2200余家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