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發射。新華社圖片
逐夢浩瀚太空,征程任重道遠。
2月2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對2023年全球航天活動進行盤點,介紹了2024年宇航任務整體情況。
“神舟”問天、“北斗”指路、“力箭”縱橫、“朱雀”翱翔蒼穹……2023年,中國航天不斷刷新探索太空的紀錄。全年完成67次發射任務,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科技創新持續突破,取得多項重要科研成就,推動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2024年,中國航天活動將持續保持高密度運行,全年預計實施近100次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空間站持續開展常態化運營模式,全面推進載人月球和深空探測工程,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和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首飛……中國航天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將會更加行穩致遠!
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探月和探火等領域持續創新突破
2023年,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任務有序實施,任務成功率保持高位。全年完成67次航天發射,發射航天器總質量150.96噸。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7次發射全部成功,并實現175次連續發射成功。
這一年,運載火箭研制持續創新突破。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可滿足載人月球探測工程任務需要,預計2027年具備首飛條件。亞洲最大推力70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正式投入工程應用,載人登月火箭主力發動機創造中國百噸級發動機單臺試車時長新紀錄。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實現突破,為正式飛行試驗奠定技術基礎。
2023年,是中國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的第一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穩中求進,全年完成2次載人飛船、1次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完成6次航天員出艙活動、12次貨物出艙、4次交會對接,在軌完成8次構型變化。空間站已全面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試驗等多項高水平空間科學研究,斯特林熱電轉換技術等多項應用項目在軌試驗順利完成。
在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中,探月探火任務科學研究持續取得重大發現。嫦娥五號樣品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對月壤的研究分析,推測出月壤的儲水量最高約2700億噸。月壤樣品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支撐。天問一號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祝融號火星車觀測數據顯示現代火星存在液態水,有利于推進后續火星探測任務和科學研究。
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信廣播衛星再添新成員,數字化廣播通信傳輸能力實現再升級。亞太6E衛星和中星26號衛星成功發射,高通量衛星性能再上新臺階。北斗三號工程備份衛星發射,天基災害監測體系持續完善,風云氣象衛星持續部署。海洋三號01星發射組網,有效提升對全球海洋水色等環境要素信息觀測能力。
在科學和技術試驗領域,2023年,國際首個監測南大西洋異常區地磁場與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投入使用,為資源勘探、磁場導航、空間環境監測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撐。“羲和”“慧眼”“極目”持續開展探測,取得重大科學發現。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飛行276天后成功著陸,為后續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的往返方式。
衛星應用體系更加完善,強力支撐各行各業
2023年,中國航天應用深度融入各行各業,服務國計民生。北斗導航服務全球,中星、亞太提供連續服務,空間基礎設施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能力。各類應用衛星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通信廣播服務方面,中國基于通信廣播衛星構建了廣覆蓋、大容量的廣播電視傳輸網絡、直播衛星網絡和通信網絡。通信廣播衛星系統承擔中央和地方重要廣播電視節目傳輸任務,高質量完成杭州亞運會、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和安全返回等國家大事要事通信廣播保障任務。繼續推進航空互聯,服務“一帶一路”,衛星通信服務更加精細化。
自然資源服務方面,初步建成多要素、多尺度、多載荷、系列化、業務化穩定運行的遙感衛星觀測體系,有力支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基礎測繪、執法督察等領域的監測需求。2023年,對18個省份實行了耕地遙感影像監測,進一步加強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監測監管。
氣象觀測服務方面,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氣象衛星綜合觀測星座,在氣象防災減災、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主要領域持續深化應用。2023年,風云衛星及時監測臺風結構與動向,發布風云衛星首幅大氣氨氣柱全球分布圖,助力成都大運會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氣象衛星觀測能力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應急管理服務方面,中國航天在應急服務方面的作用持續提升,導航、遙感、通信衛星在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高分、環境、資源等衛星完成600余次安全預警,為災害事故提供立體化災情救援,全方位服務救災指揮,有效減少損失。
交通運輸服務方面,中國應用衛星持續加大在公路、鐵路、水路、民航運輸以及交通建設等領域深化應用,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交通運輸信息化和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北斗系統為全國80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4.8萬艘船舶、500萬輛共享單車提供高精度服務,為鐵路、橋梁施工建設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廣東湛江南三島大橋全線橋梁架設“零事故”,暢通了交通運輸,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
科教文體服務方面,中國航天堅持服務社會理念,利用航天科技服務教育文化事業和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國航天開展了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驗與創新大賽、“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載人航天工程赴港澳交流、科普宣傳活動進校園、航天精神宣講等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傳播航天科技知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航天國際合作方面,2023年,中國開展了交流研討、數據共享、技術合作、應用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活動,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中國面向全球發布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公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委內瑞拉、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南非、埃及等先后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
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將繼續推進,中國航天值得期待
2024年,中國航天亮點多多。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今年內將完成長征六號丙、長征十二號等新型運載火箭首飛,進一步完善中國運載火箭型譜。
據悉,航天科技集團還將完成多次商業發射任務,為商業用戶提供發射和搭載機會,為各類客戶提供快速、穩定、可靠的“一站式”發射服務。同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助力衛星應用更好地融入新興領域,推動我國商業航天持續健康發展。
2024年,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將繼續推進。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年內完成2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和2次返回任務;探月四期工程持續推進,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嫦娥六號探測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極采樣返回;發射海洋鹽度探測衛星、電磁監測衛星、中法天文衛星等多顆民用衛星,加速推進建設“新一代商業遙感衛星系統”;實施長征六號丙、長征十二號、天龍三號、引力一號等新型運載火箭首飛;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2024年,中國航天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