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是我國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之一。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關鍵之年需要關鍵之舉。她表示,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與現狀看,實現發展目標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記者:如何深刻認識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趙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10多年來,我國的生產力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就必須深刻把握生產關系變革的內在邏輯,錨定關鍵領域與關鍵環節,先立后破推進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當前我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外部環境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持續加大。從國內看,經歷3年新冠疫情沖擊,經濟恢復發展本身有不少難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加速顯現,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又接踵而至。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我國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年我國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就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因此,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
記者:認真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重點任務?
趙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
一要不斷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公平對待不同所有制經營主體,并針對各類所有制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分類施策,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經濟各展所長、有機銜接,形成供需相生、相互聯系、運動不息的高效經濟循環體系。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從制度和法律上保障國企民企平等對待,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特別是要重點幫扶民營小微企業,督促銀行業落實小微企業信貸計劃,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對于國有企業,要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二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深入落實已經出臺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總體工作方案,從標準、規則、行動三個方面一體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指導各地按照統一的標準開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確保不同地區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內涵的理解不走樣。要堅持系統觀念,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以統一的規則,打破部門分割、地區封鎖,夯實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規則基礎。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行政法規,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規則。要按照“誰起草、誰清理”“誰實施、誰清理”和分級清理的原則,開展專項行動,進一步清理各類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集中解決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影響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妨礙商品要素資源暢通流動的障礙和隱性壁壘,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三要進一步推進財稅、金融和民生領域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2024年要推進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部署,加大對高質量發展的財稅金融支持,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著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健全激勵約束和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與地方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系和考評制度。強化金融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制度,著力建設金融強國。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服務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
記者:當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持續加大。如何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趙萍: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深層次改革,重點是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入實施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新的增長點,在全球貿易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要聚焦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促進互利共贏。
在吸引外資方面,2022年大型跨國公司的跨國指數已回升至62%左右,反映出貼近市場、追求效率仍為跨國企業所看重,我國也仍是全球外商投資的重要目的地。2023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1萬億元,為歷史第三高,規模穩居全球前列。要順應新趨勢,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一要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擴大現代服務業外資市場準入,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為外商在華投資興業創造更多更好機遇,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二是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努力破除影響外資準入的隱性壁壘,保障內外資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積極回應外資企業關切,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標準制定,推動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
在國際合作方面,共建“一帶一路”成效顯著,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共建國家貨物貿易規模累計達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1.3萬億美元。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黨的十八大以來,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成果豐碩。我國簽署的自貿協定由10個增至22個,自貿伙伴由18個增至29個。目前,我國與自貿伙伴貿易額(不含港澳臺)占貿易總額的1/3。因此,要繼續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提出中國方案,推動落實已生效自貿協定,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與投資協定。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