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是我國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做出的前瞻性布局和安排。國家高新區自創建以來即肩負‘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歷史使命,具有先天發展未來產業的基礎和優勢?!敝袊茖W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國家高新區作為催生產業新業態、促進跨界融合的重要載體,推動高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集聚并實現快速增長,是發展未來產業的戰略高地。
目前,中關村、上海張江、深圳、武漢、合肥等國家高新區陸續出臺了未來產業相關規劃和政策舉措,正在通過單一或多元化路徑積極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新模式。
2023年,《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印發。中關村科技園區錨定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6個領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6G、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個未來產業,打造世界領先的未來產業策源地。
昆山高新區圍繞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打造各類“創新場”。先進計算產業園培土奠基、微軟中國首個工業元宇宙應用中心項目落戶、HPE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開園、諾獎數字新能源實驗室揭牌啟用……這些落戶的企業和項目,正在催生一個個搶占現代化產業體系制高點的新增長極。
濟南高新區則將空天信息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未來產業,發揮鏈主企業和各類研發機構的引領帶動作用,超前謀劃布局,逐步構建起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為區域經濟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
“在產業選擇上,眾多國家高新區聚焦人工智能、未來健康、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謀劃布局,依托現有優勢產業打造園區未來發展新引擎。”劉會武表示。
如何找準新賽道
國家高新區在未來產業的賽道選擇上,遵循“因地制宜”與“因勢利導”兩大理念,既要考量自身條件和基礎,又要放眼未來技術趨勢。
“在選擇未來產業賽道時,國家高新區不僅要做正確的事情,還要做‘困難但正確的事情’?!蔽靼矂撔掳l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常海表示,未來產業具有一定的門檻,國家高新區所選的未來產業賽道要與所在高新區現有資源稟賦、產業鏈資源相契合,并且同時具備為未來產業提供孵化的較好條件。
以合肥高新區為例,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在量子技術、生命科學兩大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動能。
15年前,科大國盾在合肥高新區正式成立,拉開了合肥高新區乃至安徽省發展量子產業的大幕。當時,大眾對于量子技術還很陌生,但合肥高新區在研判量子科技發展大勢后,前瞻布局了這一未來賽道。
15年來,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量子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合肥高新區聚力打造量子科技與量子產業“雙高地”,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呈現出與世界領先水平處于整體并跑、部分領跑的態勢。
目前,合肥高新區集聚了量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60多家,居全國城市首位。最新發布的《全球未來產業指數報告》顯示,合肥在量子信息領域的排名為全球第2位、全國首位。
全速搶占新風口,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無錫高新區行動迅速。2024年1月,無錫高新區出臺“5+N”未來產業3年行動規劃,將合成生物產業列入重點發力的未來產業新賽道。
新合新、科鎂信、蔚藍生物、新晨宇、邁博蒂克等一批企業于2024年1月24日簽約,進駐無錫高新區合成生物產業園,項目涵蓋生物制藥、藥物研發、營養健康、生命科學大數據等領域,無錫高新區合成生物產業發展鏈條已具雛形。
“國家高新區要從現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工程機械等產業基礎中,通過產學研合作、企業裂變、技術革命等方式,由內到外地培養未來產業的種子和基因。”劉會武認為,國家高新區應從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按照創業投資—產業孵化—微生態再造的一體化邏輯,通過技術路線驗證和突破,培育未來產業;通過構建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應用場景、中試基地等,以需求拉動反向培養未來產業;通過科研機構或大學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上政府投資引導、企業孵化、產業配套等手段,前瞻性地培育未來產業。
既觀實效也謀長遠
“未來產業著眼于未來,那么在當前時點往往需要較高的投入,而難以在短期內獲得回報。這意味著即使是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主力軍的高新區,也不可能不顧實際條件,一哄而上。”劉會武認為,當前位于發達地區、經濟規模較大、發展階段較快的國家高新區適合在培育未來產業上先行一步,其他國家高新區需量力而行,既要觀實效也要謀長遠。
“在認識上,要避免將未來產業與存量產業或者舊產業過度區分開來,新產業都是舊產業孕育出來的,舊產業往往扮演新產業用戶的角色。”朱常海表示,未來產業的發展不一定是技術驅動,還可以是需求和場景驅動,要避免過分重視技術的突破和先進性,而忽略用戶需求和成本經濟性的情況。
我國傳統制造業目前仍是工業經濟的主體,占比超過80%,國家高新區在其中擔任了發展主陣地的角色。要“先立后破”,就是先要穩住制造業的基本盤,聚焦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此基礎之上尋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
“培育未來產業與升級傳統產業并不矛盾?!眲湔f,未來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握產業規律,結合實際條件有條不紊地推進。在方向選擇上,各地現有產業基礎、科研條件和人力儲備不同,倘若忽視客觀規律而跟風追熱,就容易導致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等結果,反而不利于地方經濟長遠發展。
“要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眲浔硎荆磥懋a業固然是建立在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之上的產業,但單純的技術創新不足以推動整個產業發展,更不能等同于新質生產力的生成。需要圍繞科技創新帶來的技術突破進行多重要素的配置,不斷破除體制機制約束,讓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要素得到全面激發,才能推動未來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