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產自蘇州昆山,每3輛電動兩輪車就有1輛來自無錫……江蘇省制造業規模約占全國1/8強、全球4%。
連日來,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江蘇省多個城市探訪發現,以“智改數轉網聯”為抓手,江蘇正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走進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車間,記者見證了一朵棉花的“神奇之旅”——經過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后紡等工序,一根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紗線均勻纏繞到筒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赟介紹,300支純棉紗線,意味著需要將1克棉花拉長500米,其直徑僅有頭發絲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全球量產最細的紗線。
在這條極細的紗線上做出大文章,基于百年技藝積淀,更離不開數智賦能和技術創新。“我們大力推進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設,廣泛采用設備直聯技術、機器人技術,建立監控中心,創建‘ERP+MES+物聯網+大數據’管控一體的新型管理模式。數智賦能帶來切實的變化,不僅生產效率提升了15%,運行成本還降低了11%。”蔡赟說。
研發一款特殊鋼鐵新品需要多長時間?5.9天!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的興澄特鋼,是全球特鋼行業首座“燈塔工廠”。在這里,通過100多個算法模型,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參與研發設計,精確滿足用戶訂單需求,將一款新品的研發時間從13.6天縮短至5.9天。興澄特鋼黨委書記、總經理白云說:“特鋼是科技煉成的!”
專注一條錨鏈的創新研發,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堅持了43年。“這是全球最大規格的R4海洋系泊錨鏈,不僅塊頭大,還耐腐蝕、強度大、韌性足,目前國內外具備研制能力的企業只有亞星錨鏈一家。”公司董事長陶興指著一堆巨大的船用錨鏈說,從村辦企業起步,亞星錨鏈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錨鏈制造和出口基地。
一批傳統制造業企業正成長為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突出、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企業。
在江蘇蘇鹽閥門機械有限公司車間,球閥直徑1.4米的紅色“大肚子”閥門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首套通過國產化測試的電動全焊接球閥。國產化后,它的價格降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蘇鹽閥門總經理韓文豪說,蘇鹽閥門堅持走“高、大、難、新、特”的產品開發路線,累計授權有效專利406件,16項產品成功替代進口,填補了國內高端閥門空白。
傳統產業“不傳統”,讓記者對傳統制造業有了新認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喬標表示:“江蘇的實踐表明,傳統領域經歷要素重塑、轉型升級,同樣會產生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如何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在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中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如果把傳統產業比作江蘇的基本盤、老家底,新興產業就是增長點、增長極。
在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一棟兩層小樓中,晶圓加工、封裝、測試、鍍膜,一顆光子芯片從流片完成到封裝成板,在國外可能需要兩三周,在這里最快只需兩三天。
去年,江蘇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1.3%、49.9%,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額達1949億元、居全國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江蘇經濟增長的關鍵增量。
突出新業態、新模式,江蘇積極搶抓未來產業“新風口”,布局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賽道。戴上一副AR眼鏡,便可瞬間“穿越”回恐龍世界,還可根據工單提示完成工作任務……在江蘇昆山的元宇宙產業創新中心,記者感受到數字孿生世界的全新體驗。
“元宇宙”是具有代表性的未來產業之一。2023年10月8日,昆山元宇宙產業園正式開園。“這里是江蘇元宇宙產業最集中的一個園區,已有硅基智能、亮風臺、藍色宇宙等50余家元宇宙企業入駐。未來3年,入駐企業有望超200家。”蘇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書記周偉說,曾經“拆開筆記本造產業鏈”的昆山,如今以元宇宙產業園為原點,不斷延伸拓展上下游協同貫通的元宇宙產業鏈,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元宇宙產業生態圈。
鍛強制造業“看家本領”,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拓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正是江蘇制造向新發展的密鑰。“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通過整合使用優質和新型生產要素,形成高水平高能級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向著未來進發,江蘇已按下‘加速鍵’。”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蔡笑天說。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