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軟件被稱為制造業的“大腦和神經”,是制造業技術、知識、經驗等積累的具象化,以及進一步深挖工業發展潛力重要基礎性工具,能夠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
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支撐,工業軟件對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產業格局迅速變化,在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等新形勢下,工業軟件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加快工業軟件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保障工業供應鏈安全、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任務.
整體呈現上升發展趨勢
今年以來,得益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需求的不斷釋放,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供給能力有效提升,產業鏈韌性、科創能力不斷增強,開放、合作、協同的工業軟件生態環境愈加完善。
工信部數據顯示,1-5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軟件、基礎軟件等重點軟件產品增速提升。其中,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1028億元,同比增長9.3%。
近年來,國產工業軟件逐漸“跑”出“加速度”,不斷提高科技研發力度,提升產品性能,加強研發投入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并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工業軟件企業、產品及解決方案。例如,山大華天、華大九天、中望軟件、寶信軟件、中控技術、廣聯達、安世亞太、蘇州浩辰、天河智造等,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多個領域。
目前,工業軟件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工業領域的核心環節,正在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截至2023年底,我國工業軟件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2.2%,整體呈現上升發展趨勢。
實力補強仍存短板
盡管我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構建了完備的產業鏈體系,為工業軟件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但工業軟件仍存在較為突出的難點和痛點。例如,核心技術缺失和產品競爭力不足、供需融合度低、產業生態不健全、企業規模小且研發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要重點突破工業軟件,研發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計算等工具軟件,大力發展關鍵工業控制軟件,加快高附加值的運營維護和經營管理軟件產業化部署。面向數控機床、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裝備、船舶等重大技術裝備以及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需求,發展行業專用工業軟件,加強集成驗證,形成體系化服務能力。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
綜合來看,為破解工業軟件“卡脖子”難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國產工業軟件的扶持力度,以能否解決企業需求、能否解決“卡脖子”問題、能否化解供應鏈風險為考量標準,來判斷國產工業軟件能否實現本土化應用,并幫助自主可控、持續創新的國產工業軟件進入制造企業應用。
在產業生態方面,凝聚“政產學研用金”多方合力,從健全工業軟件標準體系,推動工業軟件適配驗證,完善工業軟件公共服務,以及促進工業軟件推廣應用等方面著手,加快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切實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在供需匹配度上,以行業應用為導向,引導制造業重點領域開放應用場景,強化共性基礎研究與產業重大工程、高端裝備應用銜接,逐步推進全產業鏈國產工業軟件的落地應用。同時,搭建工業軟件行業應用體驗中心,建立包括企業庫、產品庫、關鍵技術庫等在內的產業鏈數據庫,推動我國工業軟件產業鏈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加快工業軟件產品推廣應用。
在資本助力方面,目前,國產工業軟件仍處于早期成長階段,行業及企業能力依然薄弱,國產工業軟件的發展不僅需要堅持長期主義,還需要提高工業軟件認知水平。同時,更需要資本市場長期助力與支持。
在人才培養方面,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軟件行業與工業制造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依托校企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引導工業制造企業更多參與到教材編寫、授課等環節,結合制造企業實際需求和案例,為培養工業軟件人才提供更多針對性內容,進一步提升工業軟件開發人員對工藝制造流程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