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六所龔炳錚
1 計算機應用智慧的含義與意義
1.1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的含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智能原義為智慧和能力,是指人的智慧和行動的能力,其中智慧是指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根據《辭海》,智力通常叫“智慧”,指人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慧猶言才智、智謀,是對事物能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智能是知識與智力的總和。
什么是智慧化?目前尚缺乏明確、科學、公認的定義。
筆者認為,智慧是感知、記憶理解、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是指基于聰明才智解決問題的能力。智慧應用是運用聰明才智的智慧和各種智能工具設備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
智慧化是利用智能科學的理論、技術、方法和計算機等工具,通過智能感知、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挖掘、專家系統等手段,對社會各領域的事務實現智能控制、管理、決策、調度指揮及處理的過程,是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各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也可以理解為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工具來代替人的一部分腦力勞動,并運用知識進行推理、學習,解決社會各領域、行業、地區、企事業單位各種問題的過程,可以微觀推進企業、社區、家庭信息化向智慧化發展,中觀推進政府、城市、行業信息化向智慧化發展,宏觀推動社會經濟信息化向智慧化發展,使人類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逐步實現智能化,不斷變革社會組織方式與管理運作方式,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從而構建一個高度文明和諧的智慧社會。
1.2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的重要意義
智慧化是覆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全局的重要舉措,是我國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高級階段,是我國進入高度文明和諧社會的最佳發展途徑。
1.2.1 推進產業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縱深發展
產業智能慧化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發展的方向,是兩化融合的高級階段,是實現工農業生產優質、高產、低耗的途徑。使產業實現網絡化、協同化和智能化,有利于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以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為主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有利于實現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及信息社會的基礎。
1.2.2 有利于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振興經濟、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
智慧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力工具。通過發展智能科學技術,可以催生新興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1.2.3 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社會智慧化使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它通過智能化技術手段來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實現了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交通和智能安保等民生工程,從而解決了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看病難、上學難、交通堵和治安等問題,改善了民生,大大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1.2.4 智慧化是社會與經濟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智慧化是人的智慧與機器智能、商務智能及人工智能在更高層次上的協調與融合,使人的智能與機器的智能做到分工最合理,有機地結合、合作與協調。智慧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智慧社會,建設智慧中國。
2 計算機智慧應用的分類
智慧+功能:智慧政務、智慧黨建、智慧城管、智慧水務、智慧應急管理、智慧環境監測。
智慧+場景:智慧醫院、智慧校園、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商圈、智慧工地。
智慧+產業: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安防。
智慧+社會:新型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生態文明、智慧社會、智慧國家。
3 發展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的任務
3.1 實現領域智慧化應用
(1)政務智慧化,建設智慧政府。
(2)商務智慧化,發展商務智能,智慧商務。
(3)軍務智慧化,發展武器智能化,作戰指揮智慧化,實現軍事智慧化。
(4)醫務智慧化,發展智慧醫療,實現醫院智慧化。
(5)業務智慧化,智慧控制、智慧管理、智能決策、智慧調度指揮。
3.2 發展產業智慧化
(1)工業智慧化,智慧工業,工廠智慧化,智慧工廠、企業。
(2)農業智慧化,智能農業,智能農場。
(3)交通智慧化,發展智慧交通。
(4)商業智慧化,商業智能,智能商城。
(5)建筑智慧化,智能建筑,智能樓宇。
3.3 社會智慧化
(1)城市智慧化,智慧城市。
(2)農村智慧化,智慧農村。
(3)社區智慧化,智能化社區。
(4)家庭智慧化,智慧化家庭。
4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技術體系框架
通過智能發展的理論、工具、設備、系統、應用、系統架構、標準規范等多個視角來研究、推動國家智慧化發展。智慧化技術體系框架由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與公共技術四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技術體系框架圖
4.1 感知層:數據采集與感知,物聯網相關技術、智能測量、傳感技術、RFID技術。
4.2 傳輸層:互聯網、三網融合技術。
4.3 應用層:智慧化應用支撐、服務平臺;中間件、數據挖掘、知識處理與優化技術、智慧控制技術、智慧管理技術、智慧決策技術、各領域智慧化應用系統、專家系統分析設計技術;智慧城市、智慧電網、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企業等各類智慧化應用技術解決方案。
4.4 公共技術:公共技術與技術框架的三層都有關系,它包括智慧控制、標識與解析、安全技術、網絡管理和服務質量(QoS)管理。
5 發展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的戰略與目標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智慧化水平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發展智慧化應用是長期的目標,想要迎頭趕上,只能采取分階段跨躍式(蛙跳式)發展戰略,到2050年分三大階段,實現跨躍式發展:
(1)第一階段2021~2025年,智慧化夯實基礎階段
到2025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主要領域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迅速發展,為智慧化奠定堅實基礎。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完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企業示范標桿工程,開發一批智慧化應用軟硬件產品,并逐步推廣,東部沿海地區開始進入初級智慧社會。
(2)第二階段2026~2035年,智慧化全面推進階段
到2035年,社會各領域計算機應用智慧化水平跨躍式提高,經濟、社會智慧化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水平的差距顯著縮短,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智慧化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智慧化、智慧產業、智慧企業建設經驗向中西部地區推廣,并取得顯著成效,我國開始全面進入中級智慧社會。
(3)第三階段2035~2050年,我國信息化、智慧化高度發展階段
到2050年,我國經濟與社會智慧化高度發展,總體水平將超過國外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社會智慧化水平趕上國外發達國家水平,在廣度深度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我國開始進入高級智慧化社會即建成智慧中國。
6 近期發展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的主要任務
貫徹落實“十四五”社會經濟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抓智慧化應用促智慧產業發展。
6.1 加強智能科學、理論、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通過產、學、研、用通力合作,加強智能科學理論(包括人工智能、大成智慧學、復雜系統理論等)研究,組織智慧化核心技術開發,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傳感器、智能儀表、智能控制器、智能終端設備、智能自動控制系統及軟件、智能管理系統及軟件、商務智能系統及軟件、人工智能與專家系統及軟件,研究重點應用領域的智慧化系統技術解決方案及軟硬件產品。
6.2 積極開展各領域的智慧化應用示范,培植標桿
通過分期分批有計劃地建設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企業、智慧醫療、智回農場、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應用示范工程,培植標桿,加快推進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進程,促進智慧技術和軟硬件產品及智慧產業的發展。
6.3 發展智慧產業
抓應用促發展,抓智慧化的應用促進智慧產業發展,初步形成國家智慧產業示范區,形成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并實現一定的產業規模。通過智慧化的應用和發展,培育一批智慧化技術與產品的龍頭企業,孵化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智慧化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通過發展,最終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慧化骨干企業和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智慧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建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智慧產業。
7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的評價
7.1 應用智慧化程度的評價模型
應用智慧化程度的評價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程度的評價模型
7.2 計算機應用智慧化程度的評價指標
智慧化程度(水平)的評價指標由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及24個三級指標構成。
7.2.1智慧化環境指標
(1)網絡設施:寬帶接入率、有線電視入戶率。
(2)信息化水平:信息技術應用普及率、電子商務普及率。
(3)領導智慧和執行力:領導智慧及能力、有關規劃、政策文件數、年均智慧化投入等。
(4)經濟、產業環境:人均GDP、信息產業增加值、服務業比重百分比。
(5)人文環境:網民占職工總數比例、大學生占人口總數比例。
7.2.2智慧化水平指標
(1)廣度:智慧應用普及率,即企業智慧應用普及率、家庭智慧應用普及率。
(2)深度:智能功能(自整定、自適應、自學習、自診斷、自修復、自進化等功能)的覆蓋率、智慧技術(知識處理、專家系統等)的覆蓋率、智慧調度、管理、決策的覆蓋率,如智慧政務的覆蓋率、企事業單位智慧業務的覆蓋率等。
7.2.3智慧化效益指標
(1)經濟效益:經濟收入增加率、成本降低率、節能減排降低率、投資回報率。
(2)社會效益:產業貢獻率、就業增加率、老百姓幸福指數、滿意度提升率。
專家采用綜合分析評價法對智慧化應用進行綜合評價,參照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及各權系數,可求得智慧化指數,如表1所示。
E=∑〔Ii*Wi〕,E表示智慧化指數(總評分);Ii表示i個評價指標;Wi表示i個指標的權重,∑Wi=1。
表1 智慧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8 發展智慧化的政策、措施建議
8.1 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作用,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創造良好的智能發展環境
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建立健全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通過有關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推進智能化發展的合力;加強智能化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結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研究制定國家智能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計劃,加強統籌協調,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有利環境。
8.2 建立智慧應用發展專項基金
加大國家對智慧化發展的資金投入,支持國家智慧應用發展所急需的各類基礎性、公共服務平臺及各類智能化軟硬件產品的開發與商品化工作;建立智慧應用發展專項基金,各地區提供配套資金支持,主要用于支持智能發展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產品開發、應用示范及推廣等工作。
8.3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技術的技術服務體系
智慧化發展是一項展涉及面廣、實施過程復雜、專業性非常強的長期任務,需要建設與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服務體系;鼓勵信息服務企業研究開發面向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智能化技術解決方案,定向為特定行業、領域的中小企業智能化提供技術服務。
8.4 產學研用結合,培育各類智慧化應用示范典型并組織推廣應用
產學研用結合,強化智慧化關鍵技術攻關及產品開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各類可推廣的智慧化試點示范典型,樹立標桿智慧化企業、行業及標桿智慧化地區,并逐步推廣。
8.5 建立與完善智慧化測評考核機制
對行業、地區、企業智慧化試點工程按年進行考評,加強對智慧化工程試點的監督,確保工程質量與效果;通過考評樹立一批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表彰一批先進企業、個人,推動各行業、領域的智慧化健康發展。
8.6 多種渠道、多樣化途徑培養智慧化人才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培訓體系,各單位要多種途徑強化繼續教育,形成制度,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智慧與水平;通過大學研究生教育培養復合型及高層次人才,加快建設智慧化技術展示體驗中心,全面展示智慧技術、產品、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及網站,加強智能技術及應用的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作者簡介:
龔炳錚(1934-),男,江蘇無錫人,教授級高工,博士,曾就職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六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與智慧化。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R]. 2006.
[2] 涂序彥, 等. 智能管理[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5.
[3] 涂序彥, 等. 智能控制論[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4] 王志良. 物聯網現在與未來[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5] 單志廣. 智慧社會為社會信息化指明方向[N]. 人民日報, 2018 - 1 - 24.
[6] 龔炳錚. 我國社會與經濟信息化發展戰略的探討[C]. 中國電子學會電子產業. 戰略研究分會第11屆年會論文集, 2004.
[7] 龔炳錚. 推進我國智能化發展的思考[J]. 中國信息界, 2012 : (1).
[8] 龔炳錚. 發展我國智慧企業的思考[J]. 中國信息界, 2014 : (2).
[9] 龔炳錚. 發展我國智慧商務的思考[J]. 中國信息界, 2017 : (12).
[10] 龔炳錚. 加快建設我國智慧社會的思考[J]. 辦公自動化, 2019 : (9).
[11] 龔炳錚. 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探討與思考[M].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21.
[12] 許立陽, 何申, 鄭劍云, 等. 智慧化概念內涵與演變[J]. 產業科技創新, 2022, 4 (3) : 50 - 54.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4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