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陜西、山東、四川等地積極采取一系列改革舉措,構建上下游緊密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提升轉化效率,努力讓科技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驅動的產業勝勢,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活動之一,也是創新鏈與產業鏈相結合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堅持科技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加速科技成果向產業、產品轉化,積極滿足需求。通過推動超級計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一批新產業,催生了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直播帶貨、無接觸配送等諸多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高質量增長注入了強勁動能。例如,在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層面,《2023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39.6%,連續5年穩步提升。科技成果日益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堅實支撐。
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推動科技成果市場化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比如,科技成果市場化率仍需進一步提高、產學研一體化程度有待改進等。對此,要通過有的放矢、整體把握、重點突破,健全體制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市場化水平大幅提升。
強化科技成果的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顯著提升科技成果市場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定準技術研發方向,采取合理研發路線、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優化配置。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使科技成果作為市場要素自由流通,破除影響科技成果和市場需求對接的“梗阻”,降低交易成本,有力支撐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做好宏觀調控,進行方向引導,優化服務保障,動態完善服務科技成果市場化的政策保障與監管機制。
打通科技成果市場化的堵點卡點,加強科技成果市場化體系建設。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是科技成果的歸宿。應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鞏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與人才鏈有效融合,建立健全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良性協作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完善科技成果市場化服務體系,加強對服務科技成果市場化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化的技術轉化隊伍。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轉化機構和服務平臺,發揮各方協同效應,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為高質量發展廣泛匯聚創新動能。
培育適應科技成果市場化的文化生態。凝聚社會共識,發揮合力,積極培育創新文化。通過政策引領與榜樣示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與潛力,倡導向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攻堅。克服現實中存在的科技、產業“兩張皮”問題,縮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最先一公里”到市場應用“最后一公里”的距離。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