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開放教育體系是支持全民參與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承擔著推進教育數字化、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加強終身教育保障的歷史使命,應積極探索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各類教育一體推進、協同融合發展,為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發揮壓艙石作用。
強化終身學習理念,夯實創新基礎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但是,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對創新人才和技能技術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作為開放教育體系建設的主力軍,各級開放大學要進一步超前布局、系統謀劃,著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堅守終身教育導向,強化各類教育協同育人。開放教育在辦學中既要實現成人學歷補償教育的初衷,發揮好成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主要職能,守住助力人人實現大學夢的職責底線,又要應對科技革命對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加快專業改造、課程創新、教學變革,把創新創業教育和技能技術迭代升級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領域、全生命周期,推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協同發展,以保障終身學習服務需求。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放教育重點要培養面向一線、一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探索學創用一體化育人模式,將技能升級、素養提升、技術發明、產業發展融為一體,全面提高應用型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優化教學模式,針對行業特點創新課程設置,分層分類推進,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夠立足崗位得到最適合、最適需的教育,實現崗位成才的夢想,真正成為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實施“全域教育”模式,推動各類教育融合發展。開放教育要推進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就要加快探索覆蓋每個人生產、生活、學習的全場域、全領域教育模式,讓學習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進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之間交叉融合、互為融通、成果互認,形成以學歷教育為基礎、非學歷教育為重點、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為特色的開放教育發展格局。開放大學要以“成就人人”為導向,做好整體性塑造、系統性建構、創新性實踐、科學性評價,助力實現“人人是學習之人、創新之人”。
堅持系統觀念,匯聚優質教育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開放教育要堅持系統觀念,充分匯聚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教育科技創新,發揮體系辦學優勢,開展集成式、數字化、系統性創新實踐。
構建優質資源集成式新平臺。開放大學在服務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戰略布局中,最重要的切入點是做強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以平臺型大學為建設方向,突出平臺思維,強化平臺驅動,以開放、聯動、協同的創新機制,整合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樣態,形成高能級的平臺效應,為廣大學習者的學習、創新、創造提供更具個性的課程資源。
開辟開放教育數字化新賽道。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為核心的數智技術,正以最具挑戰性、創新力的賦能特征,推動開放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開放大學需進一步構建智能化開放教育平臺,建設功能性技術服務載體,創設豐富多樣的智慧學習場景,強化智能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者學習動能,以提升學習者順應產業發展、生活需求的技能素養為目標,致力于打造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社會新基礎、新場域。
構筑體系化開放辦學新優勢。貫徹完善國家開放大學體系、建好老年大學、更好推進教育數字化的要求,就要不遺余力地發揮體系辦學獨特優勢,體現不同于普通高校的鮮明特征,加快推動完善開放教育體系,圍繞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構建網絡化、數字化、終身化教育服務供給體系。加強省、市、區(街鎮)、村居四級終身教育機構的功能集成,明確機構建設標準,形成集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公共服務綜合體,切實推進從學習型社區到學習型城區、學習型城市的系統性建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創新型國家提供健全的組織保障。
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協同育人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開放教育實施的是注冊入學、彈性學制、寬進嚴出的辦學政策,承擔著有教無類、恪守教育公平底線的重要職責,應主動研究思考,如何在非全日制教育體系中加強統籌協調,讓每個人都有參與學習創新創造的機會,為實現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探索新路。
促進開放教育融入城市發展。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學,一流大學成就一流城市。開放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功能、教育科技示范引領功能、技能技術人才培育功能、開放教育門戶樞紐功能,都與城市發展核心功能緊密對接。開放教育的組織網絡體系遍及城市各個區域,是老百姓身邊無邊界的大學。開放教育的學生來自社會的千行百業,身處城市建設的一線崗位。他們的素質決定著城市創新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因此,推進高水平社會協同,就是要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針對在職職工提供優質資源,搭建各方協調機制,加快促進在職職工的教育培訓,促進城市每一個勞動者、學習者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真正讓每個人都能體現城市發展的軟實力。
加強社會學習共同體建設。創建學習型社會離不開各類學習型組織的積極參與。開放教育的開放性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創新激勵機制,組織動員各類學習型組織以各種方式提供學習資源,交流運營模式,研發課程產品,互認學習成果,形成價值追求共同體、情感連接共同體、成果共享共同體。開放大學要提高站位、拓寬思路,從“直接辦教育”向“組織辦教育”轉型。通過加強高位引領,做好技術服務,探索多種聯盟方式,建立賦能升級的協作機制,讓社會中不同學習型組織近悅遠來、主動匯聚,讓不同學習群體都能在開放教育體系中受到良好教育、收獲成長。
加快形成服務學習創新生態圈。開放教育崇尚“城市有多大、開放大學就有多大”的辦學追求,把大學辦在社會之中、崗位之上、群眾身邊,也日益成為開放教育的共識。應面向工業園區、生活社區、創新先行區,在城市發展的各類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上找準定位、定向發力,構筑開放融合的自適應生態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統整優質教育資源,增強教育科技能力,賦能學習型組織,重塑協同合作關系。既要保持戰略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敏捷性、靈活性,打造支持全面創新的開放教育體系,為服務教育現代化開辟新空間、展現新作為。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