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卓越工程師,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2024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工程師獎”首次評選表彰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營造見賢思齊、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創新爭先的濃厚氛圍,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為推動工程科技發展、建設科技強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
卓越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實現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人才支撐,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是提升中國工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建造和中國創造,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必然要求。新時代以來,中國工程師堅定科技報國理想,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頑強拼搏、接續奮斗,勇攀工程科技高峰,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造精品工程、鑄造“國之重器”方面,創造了輝煌的工程成就,彰顯了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我國制造業總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許多產業面臨工程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高,而工程師占制造業從業人員的比重較低。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支柱,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變,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必須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
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是壯大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工程師是工程科技創新的能動主體,是工業文明的創造者、新興產業的開拓者和美好家園的建設者。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國際上普遍出現工程科技人才短缺問題,各國都加大了對優秀工程師的引育力度。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性支撐,卓越工程師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關鍵隊伍之一,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是突破工程技術難題、鍛造精品工程、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實踐證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立足于自主創新。面對個別國家大搞科技“高墻”和技術封鎖,必須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事關國家安全、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凝心聚力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高質量完成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有效提升中國工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因此,要不斷壯大新時代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世界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近現代社會發展史表明,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和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影響著一國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和國際競爭力。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轉化,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進一步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其顯著特點是創新。新質生產力比傳統生產力更加依賴高素質勞動者,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性支撐。工程科技創新是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動力,卓越工程師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資源。不論是大型工程的建設和“大國重器”的鑄造,還是重大工程科技成果的創新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的突破,都離不開卓越工程師的創造性勞動。工程特別是大型工程、新基建工程等,已成為推動產業迭代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動力。要大幅度提升中國的基礎工業、高端制造業、軍事工業以及新基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的躍升,必須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
打造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的路徑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要進一步加大工程技術人才自主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為他們成才建功創造條件”。打造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需要多元主體協同發力。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快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堅決破除制約工程師隊伍建設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源整合作用,切實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改善工程師的待遇水平、拓展工程師的職業發展空間、激發工程師的創新創造活力。一方面,著力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健全工程師工資待遇保障長效機制以及技術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加大卓越工程師特別是海外頂尖工程科技人才引進與使用力度,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傾斜、社會保障和“一站式”服務;鼓勵支持工程師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咨詢論證;進一步加強工程師榮譽表彰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工程師模范人物的榜樣示范作用,激勵動員廣大工程師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工程師職業發展通道。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的人才需求,實施工程大師和卓越工程師培育與支持獎勵計劃,增強工程師戰略人才力量及其自主創新能力;破除唯論文、唯學歷等評價導向,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工程技術人才績效管理與評價體系,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注冊工程師資質認證制度,促進工程師國際互認與國際流動;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按規定離崗創新創業或進入企業轉型為卓越工程師,促進工程師與高校教師、科研人員的雙向流動;持續深化工程師職稱制度改革,暢通和拓展工程師職稱晉升渠道;在關鍵領域、重點產業、重大工程中,建設一批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科創成果孵化轉化基地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大對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卓越工程師開發投入,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主渠道,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要把卓越工程師培養作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新工科建設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為引領,持續深化工程教育綜合改革特別是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有效提升工程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培養大批適應現代經濟、現代科技、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要錨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自主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大目標,不斷優化工程人才培養方案;適應國家戰略需求、產業升級和工程科技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深化產教融合,實行校企協同育人,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卓越工程師,必須調動好高校和企業兩個積極性。”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作用愈加凸顯。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凝聚高校和企業雙方力量,合力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企業特別是科技領軍企業、高科技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理應主動肩負起產教協同育人的使命,推進企業關口前移,同高校在培養目標設計、培養方案制定、學科專業調整、課程體系優化、專業教材編寫、實踐基地建設、學生實習指導、評價方式改革、科技成果轉化、職工繼續教育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并實行校企“雙導師”制、人員雙向互聘制等,加大“引產入教”“引校進企”“以產促教”力度,解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的突出問題,通過產教深度融合培養大批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通過校企密切合作,在高校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及現代產業學院,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產業與技術創新優勢,構建政府部門、產業企業、行業院校等多方協同的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推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國家、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輸送大批“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應用型卓越工程師。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