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開幕,大會以“實數融合 智造翹楚”為主題,展示了當前我國在“5G+工業互聯網”技術攻關、平臺建設、應用推廣、生態培育等方面的重要成果,發布了全國首批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名單,進一步彰顯了“5G+工業互聯網”的深遠影響和發展前景,為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條件。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推動中國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從技術層面看,5G具有的高速率、低時延、廣覆蓋、大連接等特點,非常適配工業互聯網的基本情況,能夠支撐高精度作業,保障大量工業數據的傳輸速度,滿足海量工業設備的連接需求,可謂“天作之合”。通過構建精準高效化的數據采集互聯體系,“5G+工業互聯網”能夠形成涵蓋研發設計、生產管理、能耗監測、運行維護、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科學決策和解決方案,有助于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節能、降耗、減存、控本、增效,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創新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為“5G+工業互聯網”建設按下“加速鍵”。多個文件相繼出臺,也為指導各地積極有序開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試點建設,推動“5G+工業互聯網”不斷發展,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打造具有全國、區域引領效應的產業集群提供了指引,為推進“5G+工業互聯網”規模部署提供了政策支撐。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已進入規?;l展新階段,在各行業領域的規模應用正持續推進。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08.9萬個,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4萬個,5G工業模組價格比2019年商用時下降90%,為工業互聯網落地提供了關鍵使能技術;“5G+工業互聯網”功能體系不斷完善,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35萬億元,“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4萬個,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5100億,服務企業近45萬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近340家,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建設,匯聚數據超14億條;目前“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5萬個,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有力帶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放眼全國,從能源到港口、從鋼鐵到電子,“5G+工業互聯網”逐步深入各行各業,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深度賦能人們的生產生活。在三峽水電站,“5G+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深度賦能智能運維、智能檢修、智能決策等全業務場景,180秒內可實現三峽電站年度檢修計劃的自動編制,同時對檢修計劃進行智能化和可視化調整,大幅提升了檢修決策效率,顯著提升了機組運行效率;基于人工智能的無人機全自動光伏板清潔,能夠通過采用AI視頻處理技術和機器視覺算法,融合無人機自主導航技術,實現光伏板的自動清洗、自動巡檢,幫助光伏電站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運維效率;智能網聯汽車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等先進技術,通過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實現了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范圍鏈接,推動加速汽車由智能化邁向智慧化。
未來,應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深刻洞察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不斷深化對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系統部署。首先,大規模推動工業網絡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構建標識解析與標準體系,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大5G在工業、能源、文旅、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形成一批5G應用示范標桿。其次,構建高質量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通過分類施策、同步推進、動態調整,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發展體系,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資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數據資源。再次,構建支持“5G+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良好生態體系。積極探索多方合作機制,深化供需對接,推進行業應用發展,構建“5G+工業互聯網”一體化安全架構。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指導,堅持穩步推進、分步實施,堅持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為“5G+工業互聯網”深入謀篇布局增添更多精彩。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