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額
全球最大100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中,第1位為德爾福公司,其汽車配套零部件全球銷售額為264億美元。第100位為卓越工業國際公司,汽車配套零部件全球銷售額為50.6億美元。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在銷量上與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存在著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差距。
研發能力
據國外企業統計,汽車零部件工業的投資應為整車企業的1.2~1.5倍,而我國只在0.3倍以下。這樣的投入,企業不可能在技術開發和產業開發上有較大的力度。據統計,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年開發投入一般為銷售收入的1%~1.5%,而發達國家為3%~5%,甚至達到10%。2003年中國機械工業500強中的57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能從事產品開發的企業有23家,能從事部分開發和一般性開發的企業有18家,不能開發的企業有16家。在具有開發能力的企業中,大多只能滿足國產化要求的適應性開發,不能從事超前開發、高科技開發和系統開發。
生產供應方式
世界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生產供應方式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組建模塊化及"即裝即到"裝配概念的推廣,對提高汽車工業的運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例如,美國阿拉巴馬州生產的"奔馳"M級SUV車駕駛艙就是以模塊化的方式供應的。由德爾福公司將來自6個國家35家供應商的140種零部件組成不同需求的各型駕駛艙供應模塊,從接訂單到送達安裝位置,時間為120分鐘。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小規模的模塊化供應方式已在一些企業開始運用,模塊化供應方式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
供應體制
近年來,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改革供應體制,實行全球生產、全球采購,即由向多個汽車零部件廠商采購轉變為向少數系統供應商采購;由單個汽車零件采購轉變為模塊采購;由實行國內采購轉變為全球采購。整車廠商采購體制的變革,要求汽車零部件廠商不斷地與之相適應,提供優質廉價產品。由于整車廠日趨模塊化和系統化采購,供應商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從而使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系統逐漸向寶塔型結構演變,由頂級廠商對整條供應鏈負責管理,使得供應鏈之間的合作更加規范,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經營單位做不到這一點。目前,占全國總數達65.5%的汽車零部件出口經營單位,出口金額在1萬美元以下,形成汽車零部件出口的"散、亂、差"。
科技含量
當前,世界各大汽車零部件廠商紛紛把航天、航空和電子等技術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和總成,安全技術、電子技術、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不僅在汽車產品中廣泛應用,而且還延伸到開發設計、試制、生產以及管理等方面;不僅應用于汽車零部件,還應用于系統總成。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產品,主要還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勞動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產品。
信息傳播
中國汽車零部件業進入全球采購行列的最大瓶頸是信息傳播渠道和效率的滯后。在國外,通常的做法是借助行業協會、同業評價、中介機構、專業報紙雜志和商務網等渠道來"拓寬瓶頸",同時邀請全球著名咨詢公司協助執行和監督。在我國,跨國公司的采購人員發現,僅僅靠自己的力量在中國完成數十億元的大宗采購,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認為,目前在中國采購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是,在巨大的中國市場撒網尋找合適的企業和產品,幾乎等于大海撈針。因此,只有采用國際采購流程通行的全方位信息搜集法,才能讓許多離國際市場僅一步之遙的國內優秀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圓夢海外。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