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車路云一體化系統車載單元應用技術要求》《車路云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 第3部分:攝像機應用技術要求》《車路云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 第4部分:毫米波雷達應用技術要求》《車路云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 第5部分:邊緣計算設備應用技術要求》4個車路云一體化地方標準,均為2025年4月1日起實施。
車路云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
第5部分:邊緣計算設備應用技術要求
此標準制定的目的在于規范車路云一體化邊緣計算設備的軟件架構要求、接口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等內容。
1、范圍
標準規定了車路云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邊緣計算設備的架構要求、接口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裝要求,適用于車路云一體化系統中邊緣計算設備的應用。
2、邊緣計算設備構成
分別對硬件構成和軟件構成進行了說明。
硬件構成:應由主板模組、AI計算模組、網絡交換模組、授時模組、電源模組、熱設計模組、機箱模組等組成。
軟件構成:宜滿足分層解耦技術要求,至少包括內核層、硬件抽象層、計算和通信中間件層、 服務層等。
3、功能要求
包含融合計算、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處理、安全管理、運維管理方面。
融合計算:應能實現對交通目標物的識別與定位,通過AI算法對采集的路側感知視頻數據及點云數據中的車輛、騎行者、行人等交通參與者進行檢測識別與定位,形成感知目標的類別、位置、航向角、速度等實時信息;應能實現交通事件檢測識別與定位,通過AI算法對感知目標數據進行解析,宜有效檢測交通參與者的危險行為、道路交通動態變化等突發事件。
數據采集:明確提出應支持采集攝像機、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通信設備、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機、氣象設施的數據;應支持采集云控平臺所需的車路云一體化系統中業務數據。
超清科技基于路側基礎、路側感知、邊緣計算一體化,提供路端融合感知技術,賦予路側基礎設施全息感知能力,同時將人車路云的物理層、信息層、應用層全面打通,實現邊緣云、區域云、中心云的三級聯動,為客戶提供路側設備接入、運營監管、數據分析等服務。
超清科技“超算”交通AI邊緣計算一體機通過對實時車流、車速和交通事件的實時感知和計算,實現全程實時道路交通參數檢測,實現全路網交通狀態的實時秒級更新。針對車輛、人體、人臉、軌跡,具備95%以上的目標檢出、精準跟蹤和去重、40多種屬性細節等方面的領先算法能力。
獨特的硬件形態和軟件架構設計,讓“超算”交通AI邊緣計算一體機在算力、算法、功能方面均可靈活擴展,還可以配置適合不同行業或者場景的算法/功能模塊,以適應不同行業或者場景的獨特需求。
· 可解決信息全面性問題
極端天氣(雨、雪和大霧)、不利照明、視野受遮擋條件下,“車路云一體化”通過路側感知,為單車智能車輛提供多源感知數據,解決單車感知失靈、精準度不高、存在信息盲區等問題。
· 可解決處理及時性問題
由于感知存在局限等問題,單車智能車輛在一些突發情況下來不及做出決策,這會增加行車風險。比如,前方發生連環追尾事故或被建筑物遮擋時,“車路云一體化”通過算法結果,提前將信息同步給自動駕駛車輛。
· 可解決全局決策問題
遇路口異形信號燈時,通過“超算”交通AI邊緣計算一體機精準算法,將交通信息直接同步給車端,避免可能遇到的感知難題。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路徑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也是下一階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其中,路側基建是“車路云一體化”的重要支撐。在路側布局中,超清科技硬件設備的基本建設,實現高效的路側信息感知與處理,完成對道路信息的實時收集、處理與傳輸,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為交通管理、車輛調度等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來源:超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