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我國大中城市年產垃圾1億多噸,并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這些垃圾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堆積在城郊,垃圾堆存量高達66億噸,侵占了5億多平方米土地,近200座城市已無適合場所堆放垃圾,致使不少地區的城鄉結合部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從世界范圍來看,垃圾焚燒處理是目前最有效、最科學的垃圾處理方法,它有六大突出優點:一是廠房占地少,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二是垃圾的減容減量化程度高,減容90%,減重80%;三是垃圾處理徹底,二次污染危害小;四是垃圾焚燒的余熱可產生蒸汽用于發電、供熱,節約能源;五是資源回收利用效益可觀,按發熱值比較,我國每年產生的城市垃圾約相當于3000萬噸標準煤;六是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近300億元(運輸費、處理費等),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2500億元以上的效益。
垃圾焚燒處理作為較好的資源回收利用方式,其中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垃圾焚燒發電。筆者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垃圾發電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左右,按每千瓦4500元的設備造價計算,中國垃圾發電市場容量為149億元人民幣。
垃圾發電市場雖然廣闊,但其投資大、技術難、周期長、回報率低的特點也導致垃圾發電企業處于長期虧損狀態,產業發展步履艱難。因此,垃圾發電作為一個政策引導型產業,亟須政府的政策驅動。
一要強化垃圾發電產業政策。將垃圾發電產業納入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在土地征用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提高垃圾發電在垃圾處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垃圾焚燒發電的重點是垃圾處理而不是發電,要防止一些地方以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為名,新建小型火電廠,使垃圾處理產業化走入歧途。
二要規范完善技術政策。盡快制定設備制造、工藝流程、工程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等各個層面的技術標準和專業規范;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研發,引導一批裝備制造企業進入垃圾發電配套服務領域,加大對現有本土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和國產設備的鑒定總結和推廣使用工作。
三要高度重視環境效益。《京都議定書》生效后,各國正在積極履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我國政府對垃圾處理企業污染物排放的環保指標要不斷與國際接軌,實現垃圾發電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協調增長。
四要確實保障發電“口糧”,避免發電機組“忍饑挨餓”。因為垃圾供應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運營。
五要健全落實優惠政策。沒有優惠政策和補貼,垃圾發電難以實現產業化。政府應抓緊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的電價政策。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