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江市盛澤鎮是中國絲綢名鎮,該鎮絲綢紡織業發達,古有“衣被天下”之譽,如今更是絲紡群星璀璨。2000年,盛澤鎮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它就是德伊時裝面料有限公司,創建于2000年,是與日本伊滕忠公司合作的一家民營高科技紡織企業。
幾年來,德伊公司加大與國外合作力度,不斷開發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新品,呈現出產銷兩旺的發展勢頭,成為吳江地區紡織產業升級的領軍企業,被江蘇省命名為“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
吳江紡織業和全國一樣,是在非公平競爭狀態下發展的,前幾年一直不大景氣。德伊公司董事長姚德榮原是靠開發滌綸仿真絲成名的企業家,經驗豐富,思路敏銳。他認為,中國紡織業現在缺少的不是能成為品牌的產品,而是缺少能使中國產品變為世界品牌的思路。要振興紡織業,關鍵是思路創新。和董事會一班人分析了國內外紡織市場的形勢后,他說:“如果抱住老產品不放,以不變應萬變,公司遲早有一天要被市場淘汰出局。”他們分析了市場變化的幾個特點:一是像仿真絲一類的化纖產品重復建設多,生產水平低,供過于求;二是國外紡織品技術在升級,呈現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態勢;三是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紡織業迅速崛起,同我國爭奪國際市場;四是在配額時代,西方國家不斷制造貿易壁壘,對低檔次的紡織品限量出口,而高品質、技術含量高的紡織產品是不受限制的。面對國際市場的挑戰,他們果斷地做出決策,向新品要出路,要市場,注重提高產品附加值,走品牌發展之路,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這是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
德伊公司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大與國外合作的力度,從國外采購原料,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開發具有世界市場影響力的產品。
2000年,該公司與日本伊藤忠公司合作,由日方提供原料,共同開發再生纖維―――銅氨面料系列產品。再生纖維屬綠色環保產品,它不僅具有真絲織物的風格,而且耐磨性和耐摩擦性強,同粘膠纖維相比,吸水性高20%,濕強力高15%以上。業內專家認為,這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纖維面料之一。2001年,該企業終于試制成功銅氨面料產品,目前已投入批量生產,從坯布到染色、后整理全部由公司獨立完成,并從單一品種發展到里料、面料和復合面料系列,產能達80萬米以上,產品質量達到日本同類產品水平。2003年,獲得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
在國際市場上,意大利服裝引領世界潮流,堪稱行業的領頭羊。德伊公司高薪聘請兩位意大利專家,幫助公司開發具有國際水平的天然植物纖維棉麻產品系列。意大利專家負責指導設備選型、產品設計、工藝技術等方面工作。兩年來,公司引進了數百萬元的意大利軟件,并在意大利注冊了“DORITA”商標,還在那里開設了產品專賣店。他們引進5位日本專家,其中三位常駐公司進行技術和管理輔導,為德伊公司培養出能夠控制全面質量的工程師6名、高級技工32名、國際營銷員25名。現在,該公司已能開發出引領國際新潮流的全棉、棉麻、棉滌及全棉彈力面料多個品種,產品既有體現歐洲風情的高級成衣面料,又有表現亞洲精致柔和的日本風韻的面料,實現了進口面料本土化生產,并返銷到發達國家。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公司又投入3000萬元,對設備進行補齊、更新,初步形成年產1500萬米高檔面料的生產能力。該公司還同美國杜邦公司合作,批量生產防火、阻燃、耐高溫的芳綸纖維面料,性能好、質量優。杜邦公司授權德伊公司為中國惟一的定點生產商,這項產品獲得了公安部、國家武警消防總隊頒發的質量證書。
德伊公司一面擴大與國外合作,一面提升傳統產品合成纖維系列面料的質量和檔次。姚德榮原是江蘇藝龍集團的創始人,在他指導下研制生產的仿真絲面料享譽全國,至今保持著江蘇省名牌產品的稱號,姚德榮因此而享有“仿真絲大王”的美稱。他創建德伊公司后,在開發國際化新產品的同時,著力對傳統產品合成纖維面料進行品種翻新和工藝改良,使傳統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升,既能生產雪紡、喬其等薄紗類品種,又能生產高捻度時裝面料、絨類和滌錦棉交織類面料,使化纖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0萬米以上。
通過兩條腿走路,德伊公司的知名度顯著提高,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由于公司擁有大量的優質新產品,引來許多大客商,有十多家國際紡織公司與公司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后配額時代到來后,中國紡織業面臨著巨大商機。在“十一五”規劃中,德伊公司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一是兼并一些織造企業,新辦一批服裝企業,把規模做大;二是引進一批更加先進的織造、印花和后整理設備,特別是對質量起關鍵作用的設備要一機一用,體現產品特色;三是強化人才戰略,使高中低三種人才協調配套,滿足企業生產和研發的需要;四是擴大營銷網絡,把銷售網點擴展到國內主要城市和一些國家,將德伊真正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時裝面料王國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