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是山東省所屬國有特大型企業,上世紀90年代初,在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濟鋼鋼產量達到100萬噸,同時對外貿易活動不斷擴大,每年進口鐵礦石約200萬~400萬噸,出口鋼鐵產品創匯達1億美元,成為較早開發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企業之一。1992年,濟鋼確定了境外投資戰略,在馬來西亞合資興建中板生產企業。
濟鋼(馬)鋼板有限公司(JiKangDimensiBerhad)創建于1993年3月,是濟鋼的境外控股子公司。公司位于馬來西亞經濟實力最強的彭亨州首府關丹市格賓工業區,設計年產中板35萬噸,主要生產6~25毫米鋼板。這一中板廠所需原料板坯以40萬噸計,全部由濟鋼出口供應,按當時出口價格計算,每年可創匯約9000萬美元,不但形成穩定的出口市場,還為公司生產所需礦石的進口提供了穩定的外匯來源,使濟鋼獲得原料供應的優勢。
根據市場細分,濟鋼選擇了生產6~25毫米鋼板,這部分鋼板在馬來西亞的生產當時尚屬空白,按當時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水平,預計6~25毫米鋼板的市場容量應為60萬~80萬噸/年,中板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可出口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歐美地區。
濟鋼(馬)1996年9月建成投產,1997年即發生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引發馬來西亞經濟蕭條。國際鋼鐵市場風云巨變,出現產品大量積壓,對于濟鋼(馬)這樣一個剛建成的企業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此外,由于濟鋼進入馬來西亞很早,濟鋼(馬)還受到了馬來西亞投資政策中的銷售比例要求和進口原料的限制,公司不能及時和足額獲得鋼坯進口準證,使得工廠在一段時間內處于停工待料狀態。由于馬來西亞國內市場嚴重萎縮,需求不足,公司不能發揮規模生產能力,成本居高不下,1998年10月被迫停產。
面對這種情況,濟鋼運用來料加工模式,借助馬來西亞當地財力,于2000年恢復了公司生產。緊接著,濟鋼開始尋找當地合作伙伴,并決定在此基礎上,通過資產出讓或股權轉讓等方式,實現股份本土化。2000年,濟鋼與劉天成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書。2003年,公司又通過優化股權結構,轉讓部分股權給當地合作伙伴,使公司從“外國公司”轉換為本地化公司,一些受限問題隨之瓦解。此舉還使得公司在以后更深層次上加強本地化進程打下了基礎,現在公司除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技術人員以外,全部聘用了本地員工。
經過種種努力,濟鋼(馬)公司現已成為馬來西亞規模最大、裝備最為先進的中厚鋼板生產企業和馬來西亞國內中厚鋼板市場的主要供應商,也是我國在馬來西亞投資最大的生產企業。到2004年,該公司實現利潤約5000萬馬幣并帶動國內鋼坯出口約1.1億美元,今年1~8月產量已達到14萬噸,月產量基本穩定在2萬噸以上,公司在當地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已處于行業領頭地位。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