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五”863計劃之一的“深水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近日通過專家組驗收,其主要成果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勘探技術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國海洋油氣開發有望從現在的陸架淺水區時代大步邁向深水區時代。
近10年來,全球海洋石油勘探領域已從水深300米的淺海區擴展到3000米的深海區。國外權威機構預測,未來世界油氣總儲量的44%將來自海洋的深水區。因受勘探技術的制約,我國海洋油氣勘探活動主要在陸架淺水區,目前可動用的后備油氣儲量已顯不足。
為此,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在“十五”期間批準設立“深水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課題,以開發研究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水中深層油氣地震勘探技術。課題以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依托單位,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海洋調查研究機構及院校。
研究人員針對我國深水油氣資源重要富存海域――南海北部陸坡區及南海海域重點油氣盆地油氣勘探面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從增加地震電纜長度、加大震源容量,提高深水區中深層復雜構造的地震成像質量及解決深水無井條件下儲層的精細定量預測方向出發,歷經5年技術攻關,研究集成了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術、復雜構造與中深層地震處理技術和無井約束儲層物性預測技術等。
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評價認為,該課題在集成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術、研制高頻數字海底地震儀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將為我國開展海域深水區油氣勘探、海洋深部地殼探測與研究提供了高技術的支撐。
據悉,該技術成果已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以及陸上的油氣資源調查和勘探活動中得到應用,如我國海洋地質工作者運用此技術已在南海首次發現了厚度超過萬米的巨厚的前新生代沉積層,為進一步開展深水領域油氣資源調查指明了勘探方向。在這一高技術的支撐下,珠江口盆地、瓊東南盆地的深水陸坡區將成為我國南海北部今后主要的勘探開發接替領域;東沙群島以東、西沙海槽陸坡區、鶯歌海盆地深水區以及南沙海域廣闊的陸緣深水區等,也將成為極具潛力的油氣勘探領域。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