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隆冬,泉州市泉港區卻是一片熱氣騰騰景象。上月29日,首屆福建石油和化學工業展洽會暨海峽石化產業發展論壇在此閉幕。
展洽會上,福建石化發展的現狀和突破之路,海峽兩岸石化產業如何加強合作,共同打造海峽石化產業經濟成了與會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福建石化,兩大基地強力領跑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能源工業和基本原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據統計,2004年,我國年原油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同時,中國已日益成為石化產品消費大國,其市場規模約占世界的20%-30%。在全國石化產業布局中,福建石化產業近年來的強勁增長引起了全國石化業界的關注。
石油化工是福建省重點培育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十五”期間,福建省加快了臨港石化工業建設速度。泉州泉港、廈門海滄建成從3000噸級到15萬噸級化工碼頭和10萬噸至30萬噸級原油碼頭,年總吞吐能力達7000萬噸。目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469家,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49.07億元,增長19.5%。
在石化產業發展中,福建省加快產業集聚步伐。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石化工業要加快“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重點抓好湄洲灣和海滄石化工業基地。2005年,省經貿委將泉港石化產業集群和海滄石化產業集群作為福建省第一批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目前,泉州、廈門兩地石化產量,已占全行業總量的50%以上,泉港、海滄已形成福建省新興的石化工業基地。
海滄石化基地,依托便利的石化碼頭設施,發展石油化工產業。目前基地內已集聚了翔鷺石化(廈門)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業,目前該區石化企業實現工業產值近百億元,占全省石化行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泉港石化基地,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大型石化工業基地。如今,泉港區石化園區已初步形成以福建煉化公司為龍頭,以聚丙烯、燒堿等中游項目為延伸,以塑膠、塑料等下游項目為配套的石化產業經濟,2004年泉港區石化工業產值已超過140億元。去年7月8日,總投資35億美元的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動工,標志著泉港石化區進入建設高峰期。2008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后,將在閩東南一帶形成上千億元的石化產業鏈群,成為福建省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兩岸攜手,打造海峽石化產業
本次展洽會上,來自臺灣的石化產業企業尤其引人關注。據了解,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文化經濟發展協會、臺灣區塑膠制品商業同業公會參與主辦展洽會,40多家臺灣企業到會參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石化處處長李君發指出:“福建及周邊省份地處我國經濟較發達地區,也是我國現代制造業最為發達地區,對石化產品和精細化工原料需求量大。福建目前已成為我國化工產品自給率最低的省份之一,每年需從國內外輸入大量的石化原材料。”
據介紹,僅2004年,福建及周邊地區共進口五大通用樹脂835.5萬噸,占全國進口量的66%。
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總干事謝俊雄表示,臺灣石化企業近年來加大了對祖國大陸的投資力度,僅1991年至2004年間,臺灣石化企業對祖國大陸的投資總金額已達63億美元,但投資多以江蘇、廣東與浙江等地區為主。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在福建的落地和福建石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臺灣一些主要石化企業紛紛來參加首屆福建石油和化學工業展洽會。
“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地緣相近、語言相通、血緣相親,加強臺閩經濟合作應是閩臺同胞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責任。因此,我建議,臺灣石油、化工產業應到泉港區投資發展,肯定有前途。”一提到兩岸石化產業的聯手,臺灣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林竹松掩飾不住激動。
“湄洲灣石化工業基地將是臺商理想的投資地區。”李君發表示,湄洲灣是不可多得的良港,發展石化產業條件得天獨厚。它還是我國兩大經濟中心華東和華南的交匯點,發展石化及深加工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而且,環湄洲灣的泉州和莆田地區也是福建省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地區,這都將有力支持湄洲灣石化工業的發展。
“十一五”期間,是福建省石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論壇上,省經貿委負責人表示,海峽兩岸石化產業互補性強,可以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攜手共同打造石化產業基地,共同建設石化產業園區,共同拓展石化產品市場,共同搭建產業發展的各種平臺,推進海峽兩岸石化產業的共同繁榮。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