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議第五次會議全體會議同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提出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發展目標、指導方針和總體部署。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我們有效抑制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從容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新變化,這些都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一五”時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趨勢和條件,針對企業“十一五”時期主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二0一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大力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強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重點的產業有: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信息產業、生物產業、國防科技工業。同時還要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七、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擴大對外開放中,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八、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九、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奮斗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扎實工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