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指出,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要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他還重點提到了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傳感網、物聯網產業,微電子和光電子的新材料行業,生物醫藥產業,海洋產業等五大行業。
證券時報近日就此特別邀請了北大創投研究中心研究員、原副主任劉健鈞,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萬壽,深圳清華研究院院長、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等三位資深創投專家,分別從政策層面、行業發展等方面對溫總理上述講話精神進行解讀。
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
需資本與制度強力推動
記者:溫家寶總理日前指出,要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如何理解搶占新興戰略性產業制高點?
李萬壽: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上看,我國從不缺乏研發團隊和研發力量,但就目前情況看,我國缺乏谷歌、微軟這樣的領袖級科技企業,究其原因,可能源于我國科技轉化能力較差,仍存在產學研脫鉤等方面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搶占新興戰略性產業制高點要依靠一批又一批的產業集群。新興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形成,需要資本與制度的強力推動。因此,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在于由內而外地建立一套有利于我國企業為主體的科技推動機制,推動創業引導機制的快速發展,繼續鼓勵創業投資的快速發展,健康有序地促進中國創業板的發展。
劉健鈞:現代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創新密集、產業關聯性強、產業規模相對大”的特點,誰擁有了該產業的核心技術,誰就能統領全局,也就搶占了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制高點。
馮冠平:溫總理關于五大行業的提法很有前瞻性。五大行業不僅著眼于現在,而且可以預見,五大行業必將帶動未來大規模的新產業集群。老一輩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科技領先,起碼要提前十年。我們要搶占科技、經濟制高點,就是要有這樣的前瞻眼光。
新興產業前景廣闊
創業投資大有可為
記者:溫家寶總理重點提到了新能源產業,傳感網、物聯網產業,微電子和光電子的新材料行業,生物醫藥產業,海洋產業等五大行業領域。這有何特別含義?如何判斷這些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劉健鈞:上述五大行業作為新興產業,不僅具有創新優勢和創業潛力,而且我國正好可以在其間發揮特別的優勢。從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看,將上述五大行業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抉擇。例如,我國當前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就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優勢:一是我國具備生物技術創業的資源優勢;二是我國具備生物技術創業的市場優勢;三是我國具備生物技術創業的較好基礎;四是我國面臨生物技術創業的有利時機。
李萬壽:當前中國正躋身于世界空間大國、海洋大國、能源大國行列,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國不但要做大國,更要做強國,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在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空間技術等領域中直面競爭。
就新能源行業而言,對于依靠資源型經濟為主的我國經濟來說,未來能源必然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之一。如何解決能源問題,另辟蹊徑地解決未來競爭中的重要一環?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首當其沖。
而生物醫藥行業將是我國唯一有可能通過自身快速發展趕超外國的新興行業,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在我國發展高新生物醫藥產業,對民生和國家戰略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此外,傳感網、物聯網等行業是一個在互聯網基礎上,把產業實體經濟、物流、商品流等有效地和信息流相結合,進而提升整個產業效能的創新典范,創業門檻較高,創業成功機會非常大。
馮冠平:這五個行業代表了能源、信息、生命科學(包括農業、醫藥),航天海洋五個領域的科技發展方向,也是全球科技的熱點。我們看到,在風能方面,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這才推動了風能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再說傳感網、物聯網,每個網都不是一個企業能做的。我們現在的通訊網本身就是典型的傳感網,國內通訊業的發展和政府的大力推動分不開,包括對國有超大型企業的重組、行業標準的制定等等。因此,在五大行業的推動方面,政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走在前頭,政府除了提供政策、資金外,更要拿出試點項目來。
記者:在促進上述五大行業發展過程中,創業投資有哪些具體途徑和努力的方向?
馮冠平:我本人就是畢生研究傳感技術的,對傳感領域有比較深入的認識。比如說無錫物聯網項目,我們組織了清華系統內外幾十家公司來做,此次還參與了智能交通網、公共安全網的項目的研發。此外,我們還重點培植和投資了一批新能源、微電子、光電子等領域的企業,這些項目都涵蓋在新興的五大行業中。
投資高科技公司的早期項目,是我們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們的一貫追求。力合創投不單純追求“做大”,更追求做出特色,希望能對中國科技、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原來我們是以孵化“土雞”為主,積極扶持投資本土的科技項目。隨著創投實力的增長,我們可以去國外尋找項目,比如傳感網,歐美有更前端、更新銳的思路和技術,在投資項目上要土洋并進,盡快縮短與國外技術的差距,搶占技術制高點。
李萬壽:在這五大行業中,深創投都有較為深入的探索,并按產業鏈的區分,戰略性地投資了一系列企業,如:在新能源方面,深創投投資了晶科能源、中國光伏、日升電器等一系列的太陽能相關企業。在風能方面則投資了明陽電器、風機軸承等一系列風電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在新材料方面,我們投資了當升材料等一系列動力電池的高科技功能材料企業,也投資了以中晟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性能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企業;在生物醫藥產業,我們投資了賽金生物、一就生物、北科生物、康樂衛士等一系列生物技術企業,瞄準基因技術、民生相關的熱點精準投資;在海洋產業方面,我們也投資了遠洋捕撈、海產品深加工等多家企業。
政府應當鼓勵設立
新興產業創投基金
記者:在推動五大創新行業的發展中,創投界希望有什么樣的政策?
馮冠平:國家的資金要大量投在早期項目上,要真正發揮引導基金的作用,而不是投在PRE-IPO項目上,不能與民爭利。我認為上海、無錫就做得很好,鼓勵創投投資早期項目,并匹配相應的政府引導基金,三年后,政府引導基金可以選擇退出,或者由投資企業管理層決定引導基金的去留。
劉健鈞:鑒于在上述五大行業開展創業活動都具有“風險高、周期長”的特點,我認為有必要通過以下特殊的創業投資政策來推進:一是設立行業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市場設立專門的行業性創業投資基金;二是設立專門的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基金,對各類創投機構從事上述五大新興戰略性行業,均給予適當的風險補償;三是創業板市場IPO政策應當向上述五大新興戰略性行業傾斜。
李萬壽:至于希望國家還能給我們怎樣的政策,我覺得可以從兩點入手:一是對那些專注于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投資機構,國家應該考慮對LP和GP采取免稅的政策,即對這些機構免除所得稅,并要求這些企業將免除的部分稅收重新用于投資,從而通過形成良性滾動發展,快速做大做強本土創業投資機構及股權投資機構;二是各級政府應加大政府引導基金的的投入力度,以讓利、零利的方式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成立政府引導基金,更加實際地鼓勵專注行業的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
記者:磨礪十年的創業板已經開板,從首批28家公司的創投投資情況不難看出,投資準創業板項目收益可觀,在準創業板項目的誘惑下,如何讓創投機構安于投資更早期、風險更大的項目?
李萬壽:股權投資機構存在自己的投資階段偏好,不能強求所有投資機構都僅投資早期項目成為天使投資人。當然,各級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為一種特殊的“市場行為”,也將對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偏好造成影響。如果這種政策導向明確和有利,必將吸引更多的風險投資機構轉向于更為早期的優質項目。
馮冠平:對于準IPO項目,我們最近也投了幾個,我想說明的是,后期進去的創投對企業的推動作用確實不大,創業企業真正需要錢的時間是在前3—5年,現在這些企業已經基本成型,創投資金進去,會把價格抬得很高。但創投資金大多來自私募,一般一期基金只有5年時間,最長8年,投入早期項目往往8年還不能退出,所以創投公司自身也的確有難處。
劉健鈞:我認為,創業板運行一段時間后,投資PRE-IPO項目的收益自然會下降。只有投早期,才能獲得高回報。個人建議可以通過設計引導基金固定股息機制,激勵創業投資子基金將投資階段往中早期前移。例如,對某子基金而言,如果各級引導基金持股50%,所有引導基金都只要3%的固定股息。那么,當子基金投后期時,收益率可能僅10%,這時民間股東只能從引導基金中分享7%的超額回報;當子基金投中期時,收益率可能達30%,民間股東就能從引導基金中分享27%的超額回報;當子基金投早期時,收益率可能達60%,民間股東就能從引導基金中分享57%的超額回報。由于投資階段越早分享的超額收益越多,創投機構自然而然地會把投資階段往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