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還只是實驗室“陳列品”的電動汽車,如今已有近百輛馳騁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開展了商業化示范運營。在今天召開的“十五”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驗收會上,專家一致認為,專項完成了預定的總體目標和任務,達到了規劃的技術指標,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副部長馬頌德等有關領導出席了會議。
與會領導和專家聽取了專項總體專家組的匯報,并對我國電動汽車的長足進步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徐匡迪說,“十五”期間,國家不失時機地啟動實施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順應了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對于提升我國汽車工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重點跨越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官產學研的研發體制,為電動汽車的產業化開發奠定了技術基礎。
據介紹,專項確立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建立了由整車企業牽頭,關鍵零部件配合的產學研技術聯盟,并且政策、法規和相關標準建設同步發展。同時,專項實施管理創新,引入第三方監理機制。經過三輪研發,相繼研制出電動汽車功能樣車、性能樣車和產品樣車。其中,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混合動力汽車具備了小批量生產能力,純電動汽車實現量產和運營,并開始出口。目前,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已有7種車型進入國家汽車產品公告程序,其中4種車型已獲批準。5年來,專項還在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單元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796項;建立了7個公共檢測和試驗平臺,推動出臺了26項國家標準;在北京、武漢等8個城市和區域開展了示范運營,積累了豐富的實際運行數據和經驗。
徐冠華指出,隨著我國汽車需求量的急劇增加,發展清潔能源汽車成為更為緊迫更為嚴峻的任務。通過5年的努力,電動汽車專項在整車技術和零部件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十一五”期間,將繼續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的研發,加大產學研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加強經濟性和相關配套政策的研究,推動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發展,大力開發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