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在危機下,實現我國經濟的成功轉型,成為轉"危"為"機"的重要途徑。那么為什么要提出經濟轉型?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進行經濟轉型?對此,本報日前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
大危機往往蘊藏大機遇
問:在當前全球經濟大環境下,為什么要提出我國經濟轉型?
吳敬璉:國際金融危機無疑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但大危機下往往蘊藏著大機遇。我們要抓住這次機遇讓我國經濟徹底轉型,實現我們10多年的追求和夢想。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已經步入全球化的進程。由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引爆的世界性金融危機,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僅是外面這個病造成了我們經濟環境上的問題,反觀我們自己的金融體系,也有不少問題,所以美國金融危機才會給我們造成這么大的沖擊。這個沖擊不能小視,不能說只要美國穩住了,我們就沒事了。我們經濟體系生病的根源是經濟發展方式出了問題。
依靠投資和出口支撐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曾經維持了我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的高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學會了用出口來彌補國內需求不足。美國的儲蓄率過低,要向其他國家借錢來買其他國家的產品,從物質財富來說,它本身物質資源不夠,怎么去借外國的資源呢?東亞國家正是利用了這么一個格局大量出口,也就是等于把我們自己的資源通過出超送給發達國家用,來增加國內需求,維持經濟的高速度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短暫繁榮是因為當時我們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就業,而且資源還不是那么緊張。但是隨著投資比例的不斷提高,投資的效率卻越來越低,這嚴重制約了消費,特別是普通勞動者的消費,最終造成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貧富差距拉大。而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的惡化也讓出口驅動難以為繼。
一方面要救濟,一方面要轉型。去年下半年出現的"倒閉潮",說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迫在眉睫,而我們卻動手晚了,以至于現在有些企業面臨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已經沒有能力考慮升級和轉型。救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一波危機過去了,還有下一波會來,或者干脆這一波就挺不過去。因此,無論如何,一方面要救濟,要讓大多數企業活下來,另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進行升級和轉型。
延伸產業鏈促行業升級
問: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經濟轉型?
吳敬璉:我們需要用"微笑曲線"來演示現代制造業的升級。整個制造業的價值鏈,就像笑起來的嘴唇的曲線,產前的部分和產后的部分附加值都很高,產中的部分則很低,前端主要是研發設計,后端主要是品牌營銷和售后服務。升級就是上樓梯,能上幾個就上幾個,不是把原來的不要了。所以我們應該分析這一企業怎么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產業鏈全長是什么狀態,我們有什么可能性把這個產業鏈占住,也就是怎么樣才能夠把"微笑曲線"兩端創造的價值也占住。
另外,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的服務業對實現轉型有重要作用。我國是一個中下等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只有40%左右,比印度還要低10個百分點。要改變這種情況,制度環境和法制環境的提升是關鍵。還有,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的轉移和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各個產業,也是實現轉型的重要途徑。
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問:實現經濟成功轉型,關鍵需要處理哪些問題?
吳敬璉:要做好金融危機下的加減法!市場經濟通行"優勝劣汰"的法則。雖然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救市,可最終那些效率差的企業還是會被淘汰。我們不僅要會做減法,還要想辦法做加法,也就是說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培育我們強大的競爭力,培育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
我國的信息通訊產業已經有了可以挑戰世界的能力,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有最強的制造能力,移動通訊正在從二代向三代升級;我們的技術含量高,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有很多技術發明已經沖到了世界的前沿,有可能贏得市場標準競爭的勝利。
而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也將會拯救產業鏈底端的、無力升級的簡單加工企業。我們有一億多的低文化、低技術的勞動力,他們只能做裝配。所以我們就需要把自己的產業做起來,這樣我們低技術水平的企業就在產業中間被帶動起來,就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因此,做大做強世界性的產業已經成為轉型升級很緊迫的問題。
要解決體制性障礙
問: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吳敬璉:所有這些轉型升級都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那就是體制。為什么1995年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過了10多年,沒有解決,又提出了呢?分析的結果就是體制性障礙,該破的沒有破,該立的沒有立。總體來說就是市場沒有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第一,政府仍然有較大的資源配置能力;第二,把物質生產的增長看作政績的首要目標;第三,財稅體制促使各級政府拼命搞物質生產。因此,就以自己支配資源的能力去用高投入的辦法實現物質生產的高增長。還有一個,就是行政定價制度,特別是資源定價制度按照計劃經濟的傳統,壓得很低,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有好的體制環境,辦法就是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把該破的破了,該立的立起來。
十年面壁圖破壁,我們對經濟增長方式的10多年求索到了該收獲的時候,大危機之下的大機遇讓我們有信心去期待中國經濟的一次華麗轉身。
大危機往往蘊藏大機遇
問:在當前全球經濟大環境下,為什么要提出我國經濟轉型?
吳敬璉:國際金融危機無疑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但大危機下往往蘊藏著大機遇。我們要抓住這次機遇讓我國經濟徹底轉型,實現我們10多年的追求和夢想。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已經步入全球化的進程。由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引爆的世界性金融危機,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僅是外面這個病造成了我們經濟環境上的問題,反觀我們自己的金融體系,也有不少問題,所以美國金融危機才會給我們造成這么大的沖擊。這個沖擊不能小視,不能說只要美國穩住了,我們就沒事了。我們經濟體系生病的根源是經濟發展方式出了問題。
依靠投資和出口支撐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曾經維持了我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的高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學會了用出口來彌補國內需求不足。美國的儲蓄率過低,要向其他國家借錢來買其他國家的產品,從物質財富來說,它本身物質資源不夠,怎么去借外國的資源呢?東亞國家正是利用了這么一個格局大量出口,也就是等于把我們自己的資源通過出超送給發達國家用,來增加國內需求,維持經濟的高速度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短暫繁榮是因為當時我們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就業,而且資源還不是那么緊張。但是隨著投資比例的不斷提高,投資的效率卻越來越低,這嚴重制約了消費,特別是普通勞動者的消費,最終造成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貧富差距拉大。而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的惡化也讓出口驅動難以為繼。
一方面要救濟,一方面要轉型。去年下半年出現的"倒閉潮",說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迫在眉睫,而我們卻動手晚了,以至于現在有些企業面臨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已經沒有能力考慮升級和轉型。救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一波危機過去了,還有下一波會來,或者干脆這一波就挺不過去。因此,無論如何,一方面要救濟,要讓大多數企業活下來,另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進行升級和轉型。
延伸產業鏈促行業升級
問: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經濟轉型?
吳敬璉:我們需要用"微笑曲線"來演示現代制造業的升級。整個制造業的價值鏈,就像笑起來的嘴唇的曲線,產前的部分和產后的部分附加值都很高,產中的部分則很低,前端主要是研發設計,后端主要是品牌營銷和售后服務。升級就是上樓梯,能上幾個就上幾個,不是把原來的不要了。所以我們應該分析這一企業怎么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產業鏈全長是什么狀態,我們有什么可能性把這個產業鏈占住,也就是怎么樣才能夠把"微笑曲線"兩端創造的價值也占住。
另外,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的服務業對實現轉型有重要作用。我國是一個中下等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只有40%左右,比印度還要低10個百分點。要改變這種情況,制度環境和法制環境的提升是關鍵。還有,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的轉移和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各個產業,也是實現轉型的重要途徑。
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問:實現經濟成功轉型,關鍵需要處理哪些問題?
吳敬璉:要做好金融危機下的加減法!市場經濟通行"優勝劣汰"的法則。雖然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救市,可最終那些效率差的企業還是會被淘汰。我們不僅要會做減法,還要想辦法做加法,也就是說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培育我們強大的競爭力,培育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
我國的信息通訊產業已經有了可以挑戰世界的能力,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有最強的制造能力,移動通訊正在從二代向三代升級;我們的技術含量高,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有很多技術發明已經沖到了世界的前沿,有可能贏得市場標準競爭的勝利。
而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也將會拯救產業鏈底端的、無力升級的簡單加工企業。我們有一億多的低文化、低技術的勞動力,他們只能做裝配。所以我們就需要把自己的產業做起來,這樣我們低技術水平的企業就在產業中間被帶動起來,就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因此,做大做強世界性的產業已經成為轉型升級很緊迫的問題。
要解決體制性障礙
問: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吳敬璉:所有這些轉型升級都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那就是體制。為什么1995年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過了10多年,沒有解決,又提出了呢?分析的結果就是體制性障礙,該破的沒有破,該立的沒有立。總體來說就是市場沒有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第一,政府仍然有較大的資源配置能力;第二,把物質生產的增長看作政績的首要目標;第三,財稅體制促使各級政府拼命搞物質生產。因此,就以自己支配資源的能力去用高投入的辦法實現物質生產的高增長。還有一個,就是行政定價制度,特別是資源定價制度按照計劃經濟的傳統,壓得很低,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有好的體制環境,辦法就是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把該破的破了,該立的立起來。
十年面壁圖破壁,我們對經濟增長方式的10多年求索到了該收獲的時候,大危機之下的大機遇讓我們有信心去期待中國經濟的一次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