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秋季報告》。
今年以來,在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工業經濟扭轉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特別是進入6月份以后,隨著市場形勢的好轉,工業生產呈現出加快增長的運行態勢,工業品出廠價格逐月回升,企業效益狀況明顯改善,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企穩向好的態勢基本確立。
一、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更加明朗
生產增速穩步回升,重工業回升快于輕工業。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其中一季度增長5.1%,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長12.4%。
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前8個月,年綜合能耗萬噸標準煤及以上企業累計能耗同比下降4.51%,電石、鐵合金、焦化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已完成全年任務的80%左右。
(二)主要工業行業呈加快回升態勢
原材料工業受投資拉動回升明顯。前三季度,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從一季度的5.1%加快到9月份的16.5%,4月份以后各月增速平均以2個百分點左右的上升幅度直線攀升。
二、2010年工業經濟發展展望
在各國經濟救援和經濟刺激政策作用下,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實體經濟下跌已經基本觸底,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出現一些回暖跡象,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將呈現一定程度回升。
綜合分析,2010年工業經濟既有有利條件,同時仍存在一些影響平穩發展的不確定因素,預計全年工業經濟將繼續延續今年平穩增長態勢。
三、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
經濟結構不合理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難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外需急劇萎縮使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影響工業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在保增長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對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不失時機地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協調投資、消費穩定經濟增長
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2003年以來,我國資本形成率(資本形成額占GDP的比重)已經連續6年維持在40%以上,2008年我國資本形成率高達43.5%,接近世界平均投資率兩倍。
(二)以加快創新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
支持自主創新和培育新興產業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措施,也是為工業平穩較快發展注入持久動力的戰略舉措。要把加快提升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的方向,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整合創新資源,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理順體制機制,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切實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后勁的支撐作用,促使工業經濟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以上數據除特別注明外,均引用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或據此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