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市場規模雙增長
“我國的互聯網產業顯示出蓬勃生機。”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自信地說。
盡管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空前挑戰,但我國互聯網產業仍保持了快速、良好的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互聯網用戶已達3.6億,普及率達到27.1%;寬帶用戶達9933萬,互聯網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城市,95.6%的鄉鎮接通寬帶互聯網,99%的行政村能夠接入互聯網;互聯網基礎資源規模不斷擴大,IP地址達到1.23億個,達到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冊量達到500萬,全球第一。
在市場規模方面,2008年我國互聯網產業規模接近1500億,帶動相關IT、制造業、軟件與數字內容業產值超過2000億。其中互聯網接入規模達785億、互聯網信息與應用達672億,網絡游戲、網絡廣告、電子商務三類業務收入在互聯網信息與應用中占比88%,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主要構成。
“互聯網有一個很大的特性:看上去是危機的,實際上對互聯網都是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和流感,讓更多的人愿意到網上買東西了。”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說到。
經濟“寒冬”中,一些電子商務網站不僅沒有“傷筋動骨”,反而實現了業績的逆勢上揚。統計顯示,2009年上半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034.6億元,同比增長94.8%。
李毅中分析,當前網絡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互聯網向各領域的滲透不斷深入,移動互聯網加速發展,將催生新的經濟模式和增長點。
應對危機的有效手段
在判斷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時,李毅中如是形容:“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化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一些中小企業已經將互聯網當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手段。“通過網絡可以把產品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去。”一位淘寶店家這樣告訴記者。互聯網經濟的迅速擴張,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數據顯示,2008年互聯網從業人員達到了55.7萬,帶動間接就業人口超過了千萬。
韓夏認為,互聯網產業在應對危機中的作用日益凸現。近年來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我國GDP的增長,網絡規模效應明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帶動了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其中之一。搜狐副總裁陳陸明認為,經濟的不景氣,恰恰為互聯網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帶來了機遇。就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上,93個動漫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類項目投資總交易額達92億元,成果令人矚目。
“中國越來越有機會成為一個網絡游戲和文化產業的出口大國。”騰訊董事長馬化騰表示,憑借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和人才優勢,未來十年,中國自己制作的網絡游戲等文化產品,將可能走向世界。
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
李毅中認為,未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除了應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應堅持發展和管理并重,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協會等行業中間組織的積極作用,積極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
經媒體曝光后,有關“手機網絡傳播色情信息”的話題近來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隨著全國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等專項行動的深入,3000余家涉黃網站被關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對32000多家問題網站實施了整改。也只有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