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年初和年中各大展會的縮水,都讓人們對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的質量持懷疑態度。然而正如上海的天氣一樣,前一天還狂風凜冽,11月3日——工博會正式開幕的這一天卻風和日麗,筆者看到: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參展商在縮減市場預算,但最終仍選擇工博會作為今年唯一或重點的參展展會,國內企業特別是行業龍頭及技術領先企業,通過技術轉型,科技創新,紛紛攜新品亮相。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境外企業參展意愿依然旺盛,其中不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甚至和發達國家市場同步,這在往年并不多見。據統計,本屆工博會的境外參展比例依然超過30%,其中德國、意大利、日本、瑞士、韓國以及臺灣地區組團參展。 “科技創新與振興裝備制造業”是本屆工博會的主題。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工業自動化展、環保技術與設備展、信息與通信技術應用展、新能源與電力電工展、航空航天技術展和科技創新展,共七大專業展的集體亮相更是為本屆工博會增加了不少亮點。
新能源與電力電工展,上海電氣集團、天威集團、河北金風等展示了新能源及電力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
環保技術與設備展中,日本國家展團重點展示日本頂尖環保企業在水處理技術,空氣凈化、廢棄物處理和再利用、節電、新能源、環境監測機器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
信息與通信技術應用展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展示了以寬待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新應用、新終端,CREE、恩菲斯、亞明、奧的亮、立晶等企業展示了半導體照明技術最新應用及設備制造。
今年新設的航空航天技術展是本屆工博會隆重推出的專業展,呈現了中國最先進的航天航空制造水平,并同時展現出了一個廣闊的民航市場。它吸引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市航天局、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的參與,歐直、貝爾、西科斯基、紅鷹、海利等直升機制造企業將現場展示實體直升飛機。
科技創新展區帶廣大觀眾走進了世博會的世界,全面展現了世博科技。整個場館被系統地劃分為七個區域,分別是:總況展區、世博綠色能源與節能減排展區、世博規劃與工程建設展區、環境改善與生態綜合治理展區、世博信息與服務展區、世博安全健康展區。其中囊括了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幾十項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
工業自動化展囊括了工廠自動化領域的眾多品牌,包括西門子、ABB、發那科、富士電機、菲尼克斯、威圖、和利時等。 其中不少企業推出了年度新產品。例如Beckhoff的CX5000、宜科HV115系列,伊瑪二合一功能的流動溫度傳感器、倫茨公司L-force 8400系列變頻器等都吸引了觀眾無數眼球。
眾多含量頗高的技術研討會為本屆工博會錦上添花。“MES促‘兩化融合’——第八屆MES(制造執行系統)開發與應用”專題研討會的召開吸引了國內外MES系統專家、學者、軟件開發商及最終用戶的積極參與,報告著重于MES在各行業中實施應用效果分析等內容。其中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柴天佑院士等專家的報告受到了與會觀眾的一致歡迎。此外,“2009第五屆中國伺服與運動控制企業論壇”及“新一代嵌入式工業控制與通信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等論壇都集中反映了當今熱點技術發展和應用。
一年一度的工博會無疑是2009年中國工業界的饕餮大宴,各個企業充分展示自己的最新技術成果和產品,本期業界欄目將為您詳細報道。
APT——先進完美的技術
APT創立于1993年,專門生產按鈕、指示燈等低壓產品,是中國領先的低壓控制部件制造商。APT系列產品通過多年的推廣和應用,廣泛服務于中國的電力、機械、鋼鐵、冶金、石化、交通、水處理、食品、包裝、紡織、港口、建筑等幾十個行業領域,先后被秦山核電站、三峽水電站、青藏鐵路機車、神舟六號、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國家體育場(“鳥巢” )等國家級重點工程所選用。2008年8月,西門子依照協議完成對上海二工電氣有限公司(簡稱APT)的收購。在與APT市場部經理楊成(以下簡稱楊經理)見面之前,筆者對APT的了解大概就僅限于此。然而此次在工博會上與楊經理的邂逅,使筆者認識到了一個更加立體的APT。
簡單的紅白黑三色,勾勒出APT簡潔大方的展臺。展臺前方,醒目的展示著此次推出的新產品——金屬按鈕開關,這是這款產品的首次亮相,將主要為OEM廠商供貨,面向更高端的市場。據介紹,這款金屬按鈕開關的防護等級已經達到了IP65,其觸點模塊是可分拆式的,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進行拆合。在開關體上增加了金屬罩殼,提高了開關整體的抗破壞、抗沖擊和抗震性,從而對開關體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金屬罩殼和金屬鈕蓋使外觀裝飾效果更加美觀,使用領域更為廣泛。這款產品計劃在2010年1月正式發布。
以前總是習慣地說著APT,但很少有人了解APT這三個英文字母的真正含義。借這次碰面的機會,楊經理為筆者揭開了謎底。A——Advanced,P——Perfect,T——Technology,翻譯過來即是先進完美的技術。楊經理介紹,先進完美的技術,是APT永遠不變的目標。而這樣的技術恰恰造就了如今APT卓越的產品性能。
自從APT建立以來,就一直專注于電氣領域,在這個行業中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和成熟的產品技術。楊經理說:“APT一向重視品牌,重視質量。我們在最初并沒有像其它廠家那樣打低價策略,我們要用事實告訴用戶,高品質的產品才是值得信賴的。”的確,APT的產品無論從選材、工藝還是設計,都有著嚴格的規范,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除了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APT的服務也力求能夠滿足用戶的最大需要。目前APT的服務不僅指售后的維修等方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售前和售中的服務。售前服務是指售前的咨詢工作,APT會根據客戶的使用環境以及具體行業需求提供最適合用戶的產品。此外,售中服務也是其服務中的一個亮點。APT會定期派專業人員到客戶的工廠中檢查和了解產品的工作環境,即為用戶發現潛在的危險。這樣形成從售前、售中到售后的一整條服務鏈,不僅是APT對其產品和用戶的高度負責,更是一種企業理念的彰顯。
當談到加入西門子后的APT時,楊經理說:“APT自身有著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很深的行業積淀,而西門子作為工業領域的領頭羊有著很多成功的經驗和管理制度,她會為APT注入更多企業管理模式和理念上的新鮮元素。”
奧托尼克斯——嚴寒中的橙色風暴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里,在2009工博會的現場,有這樣一抹明亮的橙色,她,卓爾不群,鮮明且突出;她,優雅大氣,亮麗而簡潔;她,就是奧托尼克斯。
奧托尼克斯是一家韓國傳感器和控制器公司,產品多達5000余種,被稱為“世界工廠”。在本次展會上,奧托尼克斯帶來了PRD系列接近傳感器、BJ系列光電傳感器等新品,還重點推出了TC4系列經濟型溫度控制器,有效的擴充了奧托尼克斯溫度控制系列的產品線。據奧托尼克斯上海分公司經理史論先生(以下簡稱史經理)介紹,這次工博會是奧托尼克斯歷次展示新產品最多的一次,所有的設備均從韓國直接空運過來。
也許奧托尼克斯在中國市場還是新人,但是在韓國卻早已家喻戶曉。1977年,奧托尼克斯成立于韓國,經過30余年的奮斗與拼搏,她已躍身為韓國傳感器的知名品牌。目前全球員工兩千人。
奧托尼克斯2001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2002年正式注冊奧托尼克斯電子(嘉興)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嘉興市開始本地化制造,先后在上海、廣州、北京、成都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并開展銷售及服務活動。奧托尼克斯的產品主要分為傳感器、控制器、現場儀表、五相步進電機共四大類,70多個系列,主要應用在包裝機械、食品加工、環保、高鐵、電梯、汽車等行業。目前奧托尼克斯的設計全部都在韓國總部,而整個產品線將近90%的產品都在中國嘉興生產。據史經理介紹,公司已經開始計劃將產品設計逐漸過渡到中國,這樣也可以生產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充分實現產品本地化。為了更好的為中國客戶服務,奧托尼克斯一直實行免費維修的政策,全力為客戶提供最優質、最便捷的服務。
筆者在奧托尼克斯展臺的時間并不算長,其間來參觀的與會者絡繹不絕,有的駐足觀看展品,有的與工作人員進行認真的交流,據悉,奧托尼克斯第一天接待的與會者就有500人之多。熱情的與會觀眾為奧托尼克斯在中國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信心。
宜科——吸引,來自不斷出新
筆者與宜科應該算得上是老朋友了,按照常理,認識越久的朋友越沒有新鮮感也就沒有吸引力,然而,筆者每次見到宜科,總會被情不自禁的吸引,這份吸引便來自宜科的不斷出新。此次與宜科相見于2009工博會,一如既往的綠色,一如既往的精致的展位,在那樣一個混雜的場景里,宜科宛如少女般亭亭玉立,令人頓覺心曠神怡。“宜科每次的展位都會精心設計,這次宜科的產品太多了,之前用的列車放不下,所以我只能割愛。”宜科副總經理李虹(以下簡稱李小姐)不無遺憾的說。說是遺憾,但筆者依然能夠感受到她掩飾不住的驕傲與自豪。的確,每次見到宜科,筆者總能感受到新的東西。從最初的專注于編碼器的廠家,到后來的“領跑工業自動化新趨勢”,再到現在的“Sensing Intelligence”,每一次的謀面,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這份驚喜也確確實實使宜科受益,觀眾的反饋也許是最好的說明。筆者在宜科展位觀看展品時無意間與旁邊的觀眾交流,他說,“每次來宜科展位都會看到新的東西,這讓我總是對她充滿期待。”筆者猜想,這正是宜科的魅力所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是宜科傳遞給客戶的信號,是客戶對宜科建立信心的根基和保證。
此次參展,宜科展出了重載系列編碼器、高精度激光傳感器、HMI觸摸屏、惡劣環境下應用的I/O模塊以及直線位移、安全柵等應用于工控各行業的全系列產品。繼電器產品中,電力繼電器C5系列產品專門為電力行業設計開發,秉承了西班牙的專業技術,使宜科在此類元器件產品中占得先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宜科將產品由8大系列擴充為9大系列,將首次亮相的壓力傳感器單作為一類。“之所以這樣分類,是因為以前宜科無論開關、電感、電容還是光電傳感器,都只應用在工廠自動化,而此次推出的壓力傳感器則是宜科專門針對過程自動化領域推出的產品,我們也希望日后能夠向過程自動化方向延伸。”李小姐如是說。
Sensing Intelligence——傳感智慧
宜科在此次工博會的主題一下吸引了筆者的目光,“Sensing Intelligence”究竟有著怎樣的含義?在李小姐耐心的講解下,方知如是:首先,宜科這次帶來的激光傳感器具有高精度測量的性能,可以用來測量冶金行業中鋼板的平整度以及表面非常細微的差別,是相對尖端的產品,并可通過軟件和測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也就是說,宜科不僅有通用型的傳感器產品,今后還會使產品向更加智能化方向發展。其次,宜科早已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商提升到了解決方案供應商,面對客戶的需求多樣性,宜科力求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服務,這是體現智能化服務的一個方面;最后一層含義,就是之前宜科選擇的自動化工程方向,這個決定做的正確且及時。據李小姐介紹,宜科開始涉足的系統集成業務集中在冶金和汽車行業,她坦言:“上半年,宜科在汽車行業做的不錯,這與國家的扶持政策有關,相反在冶金行業不太理想,也是受冶金整體環境的影響。”她透露,宜科將嘗試開拓更多新的領域,污水處理、風電等行業都會涉及,希望可以為更多行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展會的現場,總是能看到李小姐忙碌的身影,不僅要顧及客戶,還要負責展臺的整體情況,就連與記者談話的語速都要比平時快些,這份辛苦讓人感動。談話的最后,李小姐用她很喜歡的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一句話結尾:“我們沒有任何稀缺的資源可以利用,我們只有通過艱苦奮斗才能贏得客戶的尊敬和信賴。”
倡導產品生命周期評估 ABB笑對低碳經濟
——ABB亮相“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以上從左至右分別為:ABB過程自動化部北亞區兼及中國區負責人柏軻、ABB機器人業務部北亞區及中國公司負責人、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甘林儒、ABB自動化產品部北亞區兼中國區負責人羅森
2009年11月3日, “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于上海隆重開幕,在這一名企云集的盛會上,ABB旗下自動化產品、過程自動化和機器人業務部攜其最先進產品、系統與解決方案盛裝亮相,不但精彩的展示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面對低碳經濟對于全球經濟發展的挑戰, ABB在此次工博會上更召開媒體見面會呼吁高度關注產品生命周期評估(LCA),同時在博覽會上展示了一系列生命周期評估出色的先進產品和系統,幫助用戶提升能效、降低對環境的影響。ABB過程自動化部北亞區兼及中國區負責人柏軻,ABB自動化產品部北亞區兼中國區負責人羅森,ABB機器人部北亞區兼中國區負責人、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甘林儒出席會議并發言。
ABB所倡導的生命周期評估通常用來考察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從研發、制造、運行到處置回收各個階段的對環境的影響。產品在生命周期內所消耗的材料、能源和排放的全部數據被記錄在案,并計算出其對全球變暖、臭氧消耗等各類環境問題的影響程度。生命周期評估顯示,工業用戶應用產品時不僅要關注采購成本或使用階段,更要綜合考慮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工業用戶采用增效節能效果更好的產品,不僅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還可以通過節約能源開支來進一步增加投資回報。
增效節能是ABB的核心業務之一。ABB集團對其產品生命周期評估完全按照ISO 14000系列國際環境管理體系標準進行。據柏軻先生介紹,在產品生命周期整個過程,ABB已經取得了所有主要生產線的環境聲明認證。環境產品聲明很好地分析了ABB的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羅森先生在演講中表示,在能源鏈的每一個環節中,從一次能源到運輸、發電、輸配電,乃至到最終用戶,實際上整個過程中的總能耗占到80%,最終的能源利用率僅有20%。為了節能降耗,ABB將自己所有的產品和系統完善的應用在整個能源鏈中,幫助各個工業企業大幅降低能耗,最終,ABB可以幫助減少20%-30%的能源流失。
在本屆工博會上,ABB向公眾展示了一系列高效節能產品與系統,其中包括ABB i-bus智能建筑控制系統、低壓傳動和高效電機、可擴展的自動化系統800xA、Freelance 800F過程控制系統、綠色船用系統解決方案、ABB最小的工業機器人——“龍”(IRB 120)等等。甘林儒先生在媒體見面會上特別介紹了IRB 120工業機器人,它是ABB在中國本地研發的最新成果,是ABB目前體積最小、速度最快的六軸機器人,具有動作敏捷、結構緊湊、重量小等優點。
當前,增效節能業務已占ABB 2008年銷售額的45%。為了鞏固在增效節能領域的領先優勢,ABB保持穩定的研發投入。2008年ABB的研發投資高達13億美元,其中大約50%用于增效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在媒體見面會上,ABB明確表示:“在過去十幾年當中,ABB在中國一直致力于幫助當地政府和企業實現節能增效的目標。基于全球先進的技術、理念、產品和經驗,ABB公司在中國不斷提高國內的能源效率和生產管理水平。當然,這些努力不僅局限于ABB公司之內,我們希望ABB的努力能夠直接為客戶解決問題,同時把這樣的努力擴展到其他的供應商、合作伙伴,最終惠及整個社會。保護環境和社會責任,對于ABB來說,不僅僅只是技術或者商業的范疇,這些任務和責任是ABB在中國最重要的發展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