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控制領域有這樣一個獨特的現象:同樣種類的產品甚至同一產品線的產品,居然有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體,即項目型客戶與OEM型客戶。而因此導致供應廠商的業務模式和銷售方式的完全不同。下面對這兩種業務模式做一簡要分析。
讓我們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看這兩類客戶有何不同。
項目型的客戶一般屬于最終用戶,即直接采購供應商產品進行項目實施。而OEM客戶需要把供應商的產品以及元器件組裝到自己生產的產品、機器上,然后銷售給它的客戶。從這個角度看,OEM客戶類似于系統集成商。雖然這兩類客戶的屬性很容易理解,但由此產生的購買行為的不同,以及對供應商各個方面要求的不同,卻是要我們深入研究的。
首先是兩類客戶的采購周期不同。對于項目型客戶,要上一個項目時,項目周期比較長,從項目啟動、可行性研究、提交國家批準、項目立項、項目初步設計、土地建設、招標采購、項目實施等步驟,通常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更大的項目可能會分階段實施。因此需要銷售人員盡可能早的介入項目,提前收集項目信息,這樣對項目的影響就越大,最終拿下項目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不過采購行為只有一次,因而機會只此一次,此次項目過后可能該客戶在好幾年內都沒有新項目。而對于一個OEM用戶,采購行為是經常的而且周期性發生的。通常1~2個月就會向供應商采購一次。對銷售人員來說,理論上有無限次機會使客戶采購其產品。因此對供應商來說,項目型客戶的風險要比OEM客戶的風險大很多。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對經銷商來說,一個通常的誤解是:做項目型客戶的利潤要比OEM客戶高很多。實際并非如此,因為他并沒有考慮到資金的周轉率。通常做一個項目一年內資金只有一次周轉,而做一個OEM客戶雖然單次利潤較低,但一年內可以周轉4~5次,所以長期來看OEM客戶利潤并不低。
其次項目型客戶和OEM客戶的企業規模不同。項目型的客戶一般都是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而且國企居多。往往要上一個項目時,資金投入也較大,動輒幾億到幾十億。而對于OEM型客戶,如果此企業的銷售規模能上億,就算比較大的客戶了,大多數客戶都是規模較小,年銷售額在幾千萬的私營企業。這里會很容易造成一個誤解,即項目型的客戶由于規模大,資金雄厚,而OEM企業相對規模小,因此銷售人員會認為項目型客戶會產生比OEM客戶大的多的采購訂單。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必須要考慮到:1)項目的投入資金確實比較大,但真正用于采購工控產品的資金卻是整個項目很小的一塊;2)項目的采購行為只發生一次,而OEM客戶的采購行為是周期重復的??梢耘e個例子,位于繁華都市上海的寶鋼,是鋼鐵行業的龍頭老大,擁有職工近十萬人,如果要上一個4000M?左右的高爐項目,其規??此坪艽?,但真正用于工控產品的采購,最多也就2000萬人民幣,而且起碼耗時兩年。而離上海300公里的江蘇東臺,相比上海是窮鄉僻壤,那里有個生產紡織機械的企業,職工不到1000人,而且大多是附近的農民,廠內沒有正規的會議室,副總裁辦公室的沙發上都有好幾個煙頭燙的破洞,但一年PLC的采購額可以達到3000萬人民幣!睿工業關于PLC的市場調查同樣可以證明此次觀點:在2007年中國PLC的市場容量,項目型用戶為22億人民幣,而OEM型用戶為21億人民幣。兩者基本相當。
從上面的兩類客戶企業規模不同,又決定了針對兩類客戶的銷售模式不同。對供應商來說,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不同了。項目型客戶的采購決策影響因素非常多,首先客戶本身來說,企業規模大,組織機構繁多,人際關系復雜,因此影響最終決策的因素很多,任何一個該拜而沒有拜的山頭,都有可能成為最后項目失敗的關鍵因素。其次,除了客戶本身,還牽扯到其他的設計院、系統集成商等機構,做好他們的工作同樣重要,而且有時是關鍵因素。一個典型的項目是,最終用戶在東北、設計院在北京,而系統集成商在上海。這樣就不僅要求負責該客戶的銷售有極其高超的銷售技巧和經驗,而且需要其他地方負責相關機構的銷售要相互配合,相互充分溝通和支持,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有效的項目小組,才有可能拿下該項目。而對于開發OEM用戶來說,則相對簡單。通常對采購決策有關鍵影響的部門不會超過兩個,而對于一些小型私營企業來說,就是老板直接拍板,因此銷售人員的目標相對明確和簡單。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對于OEM客戶,一般客戶不太愿意中途更換品牌,因為這牽扯到更改圖紙,更改機械尺寸,重新編寫PLC程序等,而且客戶需要承擔更換品牌后的產品質量風險。因此,最好的切入客戶的機會有兩種:1)目前客戶使用的產品突然出現質量或交貨等問題。2)客戶產品更新換代或正在設計新產品。
來源:睿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