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是當前最有希望規模化發展的新能源。近幾年,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風電成為社會投資熱點,這也使得風電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過剩。
30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的“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第四次部門聯合信息發布會指出,要貫徹《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一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文件精神,引導風電設備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避免低水平擴張。
抑制產能過剩,不僅是發改委,近日,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也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要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旨在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以及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力行業研究員表示,我國風電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相對過剩,更準確的說,是在較低水平上的絕對過剩,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造成的,我們的自有技術、認證體系和標準都還不十分完善。
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東亞及大中華區商務總監劉曉雨也表示,中國的太陽能、風能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由于電網、儲電設備的差距,導致部分電力無法儲存,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發布會上,首先肯定了風電產業的發展成績表示,隨著風電設備制造技術的快速提高,我國已經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體系,同時風電設備的本地化比率逐步提高。但他還指出,我國的風電產業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不健全和風電設備投資過熱、重復引進技術等問題。
為改善風電產業現在面臨的局面,史副司長表示,首先要嚴格控制風電設備產能低水平擴張,其次要加強風電設備招投標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再次要加快風電設備標準檢測認證和公共技術體系建設,最后要加強風電設備自主化工作,鼓勵優勢企業做大做強。
但史副司長在接受記者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了現實的困難性,他說,雖然標準領導小組現在已經建立了,是由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牽頭,涉及到的所有部門都有。但什么時候能完全到位、發揮作用,也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時限,而且這個行業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
前述分析師也表示,風電產業是新興產業,走的是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的路線,這個行業需要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政策來支持它的發展,現在的發展也是為了促進日后的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