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中石化所屬鎮海煉化100萬噸乙烯工程正式建成,該項目的建成將使鎮海煉化具備2300萬噸/年煉油能力和100萬噸/年的乙烯生產能力,成為全國最大的煉油企業和乙烯生產基地。
此次浙江鎮海煉化的乙烯項目的投產,意味著我國將完成乙烯產業在沿海地區的全面覆蓋。至此,我國乙烯已形成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為主要產區,遍及中西部地區的格局,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規模擴大 布局優化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然而國產乙烯的市場占有率一直較低。為此,國內三大石油公司近年來都紛紛加快了乙烯新建和改、擴建工程的步伐。
新建和改、擴建乙烯裝置規模一般在80萬—100萬噸/年。與此同時,乙烯工業的布局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日趨優化。
中石化正在建設的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是我國中部地區首個大型煉化一體化生產基地,它的興建填補了我國中部地區大型乙烯廠的空白,新疆獨山子、四川彭州等項目的開工建設則標志著我國在加快東部、東北和沿海地區乙烯工業發展的同時,開始兼顧中西部地區乙烯工業的布局。
但是有這樣一組數據同樣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2008年我國乙烯產量為1025.6萬噸,同比下降2.1%,是近年來少見的。同時,乙烯主要下游產品的產量增速也明顯下降。
而“十一五”規劃的大部分乙烯項目將在規劃末期投產,2009年5月出臺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也要求“十一五”規劃的乙烯項目在2017年全部投產,因此預計“十一五”末期,我國乙烯產能增長速度將達到一個新高潮。但屆時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規劃后期乙烯需求增速顯然將放緩。
從世界范圍來看,根據美國化學品市場公司預計,隨著中東地區的乙烯項目的復產和增產,2010年全球乙烯產能將過剩1700萬噸,約占全球總需求的15%,這對我國乙烯產品也會帶來相應的沖擊。
因此,中石化相關人士日前這樣指出:“我國企業競爭能力并不強,隨著產油國產能的迅速擴張,全球乙烯產能已經過剩,因此現在我國如果再盲目發展乙烯產能,而不注意乙烯產業布局的調整,必將被市場淘汰,造成更大的損失。”
原油供應是最大的挑戰
雖然一批大規模乙烯項目相繼投產,但如何保障乙烯生產原油的充足供應,對我國乙烯工業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中石化有關人士表示,生產1噸乙烯需要2噸石腦油,參照國內煉廠標準來看,1噸原油大約產出0.3噸石腦油。照此計算,中石化新增的乙烯產能需約2000萬噸原油。
由于沒有充足的原油供應保障,先前中石化在中部地區一直沒有建設大規模煉化項目,沿江的一些項目多是吃“雜糧”,武漢的80萬噸乙烯和九江的綜合煉化項目就是如此。而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則是和國外合作,由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每年向該項目提供1000萬噸的原油配額。
近年來,中東地區各產油國正在改變發展戰略,已由過去單純依賴油氣資源出口向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加快乙烯工業建設的步伐,這對國內乙烯市場的沖擊將不容忽視。根據預測,2012年中東地區的乙烯產能將達2800萬噸/年。未來中東地區將超過西歐成為世界第三大石化產品供應地區,形成北美、亞洲、中東和西歐共同競爭的世界石化產業格局。
占據國內乙烯產能近七成的中石化雖然擁有靠近市場、上下游一體化、大型化的優勢,但在原料成本上卻沒有中東的優勢,乙烯項目在上游將受制于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而下游國外旺盛的乙烯生產也將對國內價格帶來巨大沖擊。
前些年,有些地方希望通過乙烯項目在當地落戶,帶動本地石化產業的整體發展,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乙烯是高耗能和高耗水的產業,產能的相對分散,將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加重企業節能減排的負擔。
此外,雖然我國一些乙烯裝置國產化率已經達到70%以上,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技術差距,裝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認為,乙烯項目的建設應緩一緩,視下游市場需求恢復狀況及競爭對手的推進速度而定。盲目的上馬,將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原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曹曉晞這樣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