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緣起
2009年12月31日,中華變電站——貴州省第一座110千伏全數字化變電站順利建成投運。中華變電站位于貴陽市中華北路與沙河街交匯處,總投資5000萬元,它集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于一身,是貴州省第一座“兩型一化”(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化)變電站。中華變電站的建成投運為貴州電網打造堅強的智能電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新華網)
■ 將新聞進行到底
2009年12月31日,貴州省第一座110千伏全數字化變電站——中華變電站順利建成投運。
中華變電站的順利建成投運,讓我們聯想起近年來不斷涌現出來的新名字,“翠峰變電站”、“植物園變電站”、“屏南變電站”……
也讓我們好奇:這些變電站和傳統意義上的變電站有什么不同?采用了哪些高科技?運行穩定嗎?會產生電磁輻射嗎?……
數字化變電站等于智能化嗎?
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上輸入“數字化變電站”六個字,頃刻間會有成千上萬條的信息出現在我們面前,然而,待我們逐條的瀏覽時,發現它們不是介紹數字化變電站的運行情況,就是介紹得比較專業深奧,對于我們這些關心國事的“門外漢”來說,頭上那個問號不但揮之不去,反而越來越大。到底什么是數字化變電站?
通俗來講,數字化變電站就是一個樞紐,在這里原來的電磁信號通過一些高科技技術被轉變為光信號,被數據化,更易于人們操作和控制。對于數字化變電站來講,它包含光電式互感器、MU數據采集單元和網絡協議IEC61850三個標志性的部分。數字化變電站的建設中包含很多高科技技術,其中最鮮明的就是光電式互感器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但是遺憾的是這些技術現在還都不是很成熟,還滿足不了當前數字化變電站建設的需求。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董新洲稱:“數字化變電站只是實現智能化變電站建設的一個手段,它是智能化電網建設的基礎,它為我們進一步的建設智能電網、挖掘智能的功能創造了條件。”
電磁輻射有多大?
變電站可以引起空間電波的反射,或者由于電磁感應而引起線路再輻射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變電站在傳輸高壓大電流的過程中,還可以產生各種類型的電磁波。所以,在電磁輻射污染方面,變電站、高壓傳輸電線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的交流及直流的輸電電壓將會提到500千伏、800千伏甚至1200千伏高壓,這時輸電線下的電磁環境問題就會進一步的惡化。
董新洲教授介紹:“數字化變電站通過‘將交流的電磁信號轉變為弱的數字信號’,可以大大降低變電站及高壓傳輸設備的電磁輻射污染,為我們改善自身的生存環境貢獻了比較大的力量。”
運行是否穩定?
當“運行穩定、可靠”已經成為對數字化變電站的一種隨處可見的肯定表達時,筆者從董新洲教授那里得到的答案卻是“不穩定”。董教授稱,由于某些核心技術現在還沒有突破,所以數字化變電站的運行相對于傳統的變電站來說還不是很穩定。
這個答案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從教授的眼神里我們看不出絲毫的遺憾。正如董教授所說,我國的數字化變電站建設現在還處于試點階段,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每個新事物的產生都不會是完美的,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科研人員去解決它。”
同時董教授指出,數字化變電站的穩定性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建設數字化變電站的一個目標,“這個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將會導致我們的數字化變電站建設流產,也會導致我們的智能化變電站流產”。“一個電網系統再怎么好,如果它總是停電,那又有什么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