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中國之聲《新聞縱橫》中向外界確認,發改委取消了風電設備國產化率70%的規定。
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曾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
史立山表示,由于歐、美的企業和政府認為上述規定限制了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公平競爭,并且上述規定設立之初是為推動國內風電企業的發展,現在目的已經達到,而通過取消上述規定進一步開放風電市場將進一步推動國內企業的發展。
近幾年我國的風電設備生產能力獲得長足的發展,此前國際風能委員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WEC)秘書長Steve Sawyer曾預測,2009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風力渦輪機生產國,“現在到了國內風電設備商出口國外的關口”,上述風電專家表示,“國產化率的取消將為我國風電設備的出口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國產化”的隱憂
國家的重視帶來了風電市場的迅速發展,不過,由于成熟的風電技術掌握在國外,國外風電設備商占領了國內風電市場的大份額,至2006年外資的風電設備占新增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為了推動國內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于2005年,發改委發布規定,要求參加國內風電場招標的設備,其國產化率不得低于70%。
這一招立竿見影,2007年國內風電設備商占國內新增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2008年,僅國內三大風電企業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就占了國內風電設備市場的一半以上。
金風科技第一臺750kW風機,是依據全套德國一公司風電技術可而生產的,不過在2008年金風科技并購了前述德國公司,據負責投資者關系的周小姐介紹,“依托德國公司,我們將開始研發生產風機中的控制系統,從而向國內其它的風電設備商提供這一核心組件,另外我們還在投資風葉的研發”。
不過在國內風電設備廠商擴張奇跡的背后,卻引發不少質量隱憂。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風電專家透露,我國首座也是亞洲首座海上風力發電場——東海大橋風電場首批3臺機組至今仍只有一臺機組能正常工作,“從去年9月并網至今,另外兩臺風機仍無法按要求正常發電上網”。
“當然,上海東海風電場中國的風電場屬于海上風電項目,成功運作需要一定的時間,但現在的情況遠遠低于要求。” 上述專家表示,國內風電場大都無法達到設計的風能可利用率,由于國內風電設備的質量存在問題,“很多風機裝上了卻一直發不了電,或者不斷地出問題,停停修修,沒完沒了”。
就風機的可利用率問題,金風科技負責投資者關系的周小姐拒絕向記者透露具體的數字,只是表示,“我們的風機可利用率跟國外的很接近,不過在國內是很高的水平”。
事實上,國內并沒有完善的風電設備質量標準,這也使得國內風電設備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取消風機的國產化率限制也有利于我國風機的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
設備出口障礙
雖然,國產化率的限制現時并沒有給國內風機出口帶來麻煩,但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外批評的借口。
印度蘇司蘭能源中國區首席執行官Paulo Fernando Soare曾表示,中國政府的特殊政策使得外資公司無法在全國性的風電特許權(政府使用特許經營方式用于我國風力資源的開發)項目中競爭訂單。
歐美企業和政府對中國風電設備國產化率的不滿也在一些貿易中表現出來。
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1月12日公布的調查,2009年我國仍為歐盟貿易救濟調查最大目標國,據介紹歐盟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新立案為7起(均為反傾銷調查,比2008年增加1起),占2009年歐盟對全球新立案件的58%,占全球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案件總數的6%。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指出,歐盟機構進入重大調整期,對華經貿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我貿易順差、匯率、知識產權等議題容易為歐盟內部保守勢力所利用,作為對我采取貿易救濟手段的借口。
在此情景下取消風電設備國產化率限制,既無害于我國風電設備的發展,同時也避免為國外發起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落下口實。
事實上,國內風電設備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風電設備招標中的國產化率的限定也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和政府的批評。
金風科技的風機于2008年開始出口國外,周小姐透露,2009年出口美國的風機就是因為對方看中了產品的價格優勢,“今年,美國方面仍然想訂購我們的風機”。
據了解,中國風機在國外擁有較高的性價比,遠低于國外同類產品,“只有質量上獲得相關的認證,達到相應的要求,國內風機在國外的市場空間非常大”。
取消國產化率的限制則為國內風機出口鋪平了道路。
虛有的國產化率
“國產化率本身也比較虛”,上述專家表示,國內風電設備商大都是組裝生產商,“核心部件如電控系統、風葉等都是進口,或者買個國外的生產許可權,但其中的原理并不清楚,頂多算是國外的裝配生產線”。
作為國內最大的風電生產商之一的金風科技也是上述模式生產者,據周小姐表示,金風科技最早生產的750kW風機就是買的德國一公司的生產許可。
“風電設備中的關鍵技術不是想做就做得好的。”上述專家表示,在國產化率的要求下,風電投資熱潮下的國內風電設備生產商只得購買國外技術許可。
另外,一些外資風電設備商開始與中國建立合資公司,比如由西航集團公司與德國NORDEX BALCKE-DURR公司組建的合資公司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而西航集團公司是國家計委“乘風計劃”中的“300kW、600kW風力發電機組的國內總裝企業”的中標單位。
再加之國內缺少相應的風電設備認證標準,這也給虛高的國產化率提供了市場,“只要達到國產化率的指標就行,質量倒放在其次了”。
“國產化率不能簡單地看成是其中多少產品是國內生產的。”上述專家表示,國內企業真正掌握相應技術的國產化率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