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艱難跋涉,我國紡織行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日前介紹,2009年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7979.89億元,同比增長10.3%;去年1-11月份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31.49億元,同比增長25.39%。
展望新的一年,紡織行業出口有望“轉正”并實現4%左右增長,內銷對行業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全行業繼續調整結構促轉型、加快創新促發展的發展“路線圖”也愈發清晰。
金融危機為紡織行業調整提供了契機
2009年初是紡織行業最困難的時期,江蘇東渡紡織集團董事長徐衛民用了“不堪回首”來描述當時企業的境遇。國際市場低迷、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導致紡織行業出口受阻、虧損面擴大和兩極分化加劇等問題凸顯,紡織行業多項運行指標數據急劇下滑。
據統計,2009年1-2月的谷底時期,全國5萬多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出口額負增長14.78%,利潤總額負增長11.01%。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說,占總數2/3的企業陷入虧損,暴露了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風險和問題,而占總數1/3的企業逆勢而為,代表了全行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方向。
回顧2009年的艱難歷程,杜鈺洲認為,金融危機同時也為我們清醒認識并著力解決行業內部結構問題提供了契機,也為中國紡織行業搶占新的制高點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在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宏觀調整政策和《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連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等利好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紡織企業努力提高國內外市場開拓能力,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
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是方向
“我們能夠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取得比較大的發展,關鍵還是進行了結構調整,同時加大了自主創新的力度。”徐衛民說,去年東渡集團的各項指標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利潤和上繳稅收增長達到3位數。“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的投入,依靠品牌建設和高附加值的產品爭取更大的發展。”
海寧經編產業園區是全國最大的經編生產和加工銷售基地,去年1-11月園區在實現6.27億元利稅的情況下,投入8.7億元用于技術改造,園區管委會還專門撥出1000萬元作為企業技術改造補貼。園區管委會主任沈順年表示,今年園區的技術改造資金投入將達到10億元。
新技術的使用、新產品的開發,勢必引發落后產能和技術的淘汰,環境問題也應得到重視。浙江富潤印染有限公司通過投入1808萬元進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實現年節煤1.1萬噸、減少污水排放63萬噸、減少COD排放60噸,共產生經濟效益1875萬元,當年就收回投資成本;宜興樂祺紡織有限公司通過技術改造,一年減少污水排放49.5萬噸,產品檔次也大大提高,成為遠近聞名的“星級”印染企業。
“當前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點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說,許多東部地區企業通過產業轉移,獲得了新的比較優勢,順利度過了危機。“繼續產業轉移,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將是今年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
應對不確定因素須未雨綢繆
2009年以來,在國家“擴內需”政策支持下,紡織行業內需市場實現穩定較快發展,紡織工業協會預計今年全行業的內銷比重將穩定在80%左右;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將明顯改善,行業整體上具備繼續穩步回升的條件,今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和利潤總額均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
“由于2009年基數較低,今年紡織行業出口將結束金融危機以來的持續下滑態勢,逐步恢復增長,但增速將較危機前明顯下降,預計全年出口可實現4%左右增長。”許坤元說。
由于棉花、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波動,帶動紡織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國內勞動力、能源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也呈現上升走勢,今年紡織企業的成本壓力將明顯增加,環境因素對全行業的壓力也將加大。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將是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人民幣匯率也面臨壓力,進一步增加了紡織行業出口的不確定性。
為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許坤元認為,應加大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力度,加快科技進步步伐,進一步抓好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產品開發創新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和支持中西部有條件的地區和紡織企業發展,推動產業轉移。 (記者何宗渝、蔣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