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國已經超過美國、俄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和消費國,在中國的乘用車借著政府的東風大賣特賣時,作為汽車核心零部件之一的變速器還在受制于人,尤其是乘用車自動變速器。
在中國汽車產業由弱變強的節點上,自主汽車核心零部件技術實力亟待提高,是重中之重。自動變速器在我國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搭載自動變速器的乘用車已占乘用車總量的28.5%以上。未來,隨著我國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自動變速器的搭載比率將呈快速增長態勢。
作為汽車消費和生產大國,我們是世界汽車行業的焦點;作為汽車核心零部件的自動變速器,卻讓我們在成為別人焦點的同時仍要仰人鼻息。
上世紀90年代后期,雅閣、別克等車型先后實現國產,國產中高端轎車開始裝配自動變速器。但是由于自動變速器結構復雜,技術含量較高,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高、零件加工難度大,在較長時間里以我們現有的情況很難實現量產,因此長期以來,國內乘用車用自動變速器基本都是依賴國外進口。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國產自動擋乘用車中,80%左右搭載的是進口自動變速器,而剩下的20%也主要來自外資控股的合資企業,憑借對中國市場的壟斷,跨國公司從中國獲取了驚人的超額利潤,他們的自動變速器產品在中國的售價是其本國售價的三倍,近幾年的進口數字顯示,每年僅自動變速器的進口額就高達100億元以上。更為嚴重的是,跨國公司還對中資企業自動變速器進口實行嚴格的配額限制,以此來保持本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使得中國一些整車企業不得不因此放棄自動擋汽車的生產。同時也導致我國很多自主車型在自動變速器匹配上缺乏合作伙伴,汽車自動變速器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動力總成技術基礎薄弱,如果只有“自主”沒有“引進”,中國零部件企業就要付出巨大的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而只有“引進”沒有“創新”中國零部件就只能停留在較低的水平,同時也很難培養起真正的研發能力。
據報道,我國引進日本三菱技術、自主制造的首臺汽車自動變速器,2月1日在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下線。至此,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家同時擁有汽車發動機、手動變速器和自動變速器技術的制造企業。
據介紹,此次下線的自動變速器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噪音低、操控性好等特點,達到了舒適性、動力性與經濟性的統一。匹配適當的發動機可以滿足國家第三階段油耗法規及排放要求,能夠滿足排量在1.3L-2.4L發動機傳遞動力的需求。
自主制造的首臺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推出將改變國內自動變速器主要依賴進口、采購成本高、進口渠道狹窄的局面,能夠滿足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對自動變速器的迫切需要,對于中國自動變速器的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對于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自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歐意德清潔型乘用柴油發動機和AT自動變速器的下線,歐意德作為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汽車動力總成供應商已經邁出了它布局國內市場、叩擊國際市場的第一步,同時也揭開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國際巨頭高端對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