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的能源大省,山西形成了煤炭、焦化、冶金、電力等四大傳統支柱產業,焦炭一直是第一大類出口產品。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省資源性產品出口量大幅下降。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山西省制定實施了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及28個子行業實施方案,一方面不斷優化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另一方面逐步壯大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業四大新型產業,加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經過努力,裝備制造業已成為繼煤炭、焦化、冶金、電力之后的第五大支柱產業。目前,山西裝備制造業已形成煤機制造、起重挖掘設備、鐵路交通運輸制造、電器裝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裝備制造業等門類較全的產業體系。太重的大型起重機、減速機、油膜軸承,太重煤機的大功率電牽引采煤機,大同機車的電力機車,智奇的動車組輪對,晉機、太重的火車輪、軸,永濟電機的電機,榆液的液壓系統,經緯紡機的環錠細紗機等30多種產品在國內具有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和較高的知名度。
2009年5月,山西省政府出臺了《山西省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確定了全省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三年發展目標,提出到2011年山西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優勢企業,實現產業發展由加工制造向集研發、生產、成套、服務于一體轉變,力爭形成五大裝備制造國家示范基地、五大新型裝備制造基地和四大產業集群。五大裝備制造國家示范基地是:以太重煤機為核心,建設國內最大的煤礦機械成套設備制造國家示范基地;以北車大同電力機車、北車太原軌道交通等企業為基礎,建設我國北方鐵路裝備制造國家示范基地;以太重集團為核心,建設重型裝備制造國家示范基地;依托經緯紡機及周邊紡機企業,建設國內大型紡織機械制造國家示范基地;以榆液集團為龍頭,建設國內高性能液壓元器件及液壓系統國家示范基地。同時,培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重型汽車及新型燃料汽車制造基地、新型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釹鐵硼永磁元器件制造基地、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和電子裝備及信息化系統制造基地;鑄造產業集群、鍛造產業集群、不銹鋼深加工產業集群、鋁鎂合金深加工產業集群。
山西省政府每年將安排專項資金,以貼息、投資補助和資本金注入等方式重點支持裝備制造產業的技術創新和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到2011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重點骨干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50%,授權專利年均增長30%以上。
2009年,山西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太原長安重型汽車基地落成,大運重卡項目正式投產,首套國產千萬噸級礦井綜采裝備試驗成功,動車輪對總成國產化基地正加速推進,銷售收入達到近1000億元。太原重機集團僅2009年前10個月就出口產品1.21億美元,同比增長1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