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特別顧問吳天益高級工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以出口為重點的儀器儀表企業受危機的影響較為嚴重,以浙大中控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市場表現良好,呈積極的上升態勢。
據悉,全國在2007年以前,儀表與傳感器行業一直保持著20%~30%的年增長率。但從2008年9月份開始,企業訂單急劇減少,產銷明顯下降,到2009年年初增長率下降到了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只有2%左右。而浙江儀器儀表市場2008年后期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影響,增幅開始下滑。但通過企業積極應對,已走出谷底,2009年下半年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向好,全行業保增長目標將能實現,全年有望突破5000億元大關。
吳天益表示,經濟危機后社會需要技術創新尋找經濟增長點,傳感器產業正是這種技術創新產業。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檢測控制儀表不斷涌現,工業網絡技術應用日益深入,信息集成和系統集成能力的提升,以及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將給給儀表與過程傳感器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物聯網及低碳經濟。
中國自動化儀表的挑戰與機遇
吳天益指出,2009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工業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但是,這種回升,主要靠政策支撐和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仍未步入正常增長軌道,不少企業經營仍較困難。世界經濟復蘇也脆弱而不穩定,外需萎縮短期難以根本改觀。我們必須繼續努力,開拓進取,迎難而上,以推進儀器儀表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為此,吳天益提出了五點建議:強化企業管理,降本增效;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引進專業人才,全面提高職工素質;發展外向型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近年來,我國工業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帶動了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產業的發展。工信部認為,儀器儀表行業發展重點是在企業中全面推行和深化信息化管理,國內企業應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堅持自主創新,以產品結構調整引領企業走出調整期,并應不失時機地推動企業間的聯合、兼并、重組,把兼并、重組與發展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
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我國儀器儀表產業的另一種尷尬局面:一方面我國的儀表與傳感器企業的大部分業務是面向海外市場的外向型業務,主要依賴出口;而另一方面我國國內的科研儀器及重要的設備制造所需要的儀表與傳感器又主要依賴于進口產品。
造成這樣的局面,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雖然儀表與過程控制系統在國民經濟和各產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受政府的重視,但是在整體布局上,國內儀表類產品的發展卻多重視填補空白,輕視做精做強,而儀表類產品做精做強所需要的技術含量、投資規模和管理水平都遠超過填補空白。其次,儀表與過程控制傳感器在國民經濟和各產業的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整個項目的設備投資中所占比列卻不大,一般占到整個項目投資的10%左右,因此項目投資者普遍愿意采用國外先進的產品。最后,由于國外的市場已經成熟,缺少新的大型在建項目,跨國公司開發的先進產品不得不投向中國,我國的項目決策者又大多具有率先采用先進技術的偏好,雖然國外在儀表技術的輸出方面仍然保守,但最先進的儀表產品往往又將中國市場當做試驗田。因此,國產儀表與過程傳感器的發展不僅要依賴于自身能對創新能力、對市場機遇的把握,更依賴于國內用戶對國產品牌的信任。
低碳經濟帶來新機遇
哥本哈根大會早已落下帷幕,但引發對經濟發展的全面反思卻一潮高過一潮。2009年11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我國第一次以約束性指標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
雖然許多儀表與過程傳感器廠商不是直接對產品的低碳生產產生效益,但是作為儀表與傳感器供應商本身卻可以提供先進的儀表以提高用戶的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監控排放,為低碳經濟做出了貢獻。吳天益指出,現在大多數產品線比較齊全的儀表與過程傳感器公司都可以為低碳經濟做出巨大的貢獻,比如很多老企業,能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要節能減排,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對能源消耗進行計量。如果用有線儀表,在管線密布的工廠里不切實際,如果采用無線儀表,就很簡單。據國際能源署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投入1.2萬億到交通運輸領域,8720億到電力供應領域,4400億到建筑節能減排領域,3000億到工業領域,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
低碳經濟主要涉及的行業為節能減排板塊與新能源板塊,細分到我們所熟悉的儀表與過程傳感器相關的行業,則包括了核電、風電、光伏發電、智能電網、清潔煤發電等產業。為了實現低碳經濟,大規模發展火電已告一段落,但現有火電廠的維護、升改造,電網及新能源的大力建設,將繼續拉動自動化技術與儀表的發展。吳天益指出,低碳經濟的概念正在滲入包括我們儀表在內的各個行業,以環保、節能、高效的儀表產品將會迎來一個的發展新機遇!
物聯網帶來的新概念經濟
吳天益向記者介紹說,物聯網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也是當前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更被譽為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浪潮。
現在,人們基本上把物聯網產業鏈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物聯網被看作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下一個“凈利潤增長點”,而傳感器技術恰恰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有研究機構預計,未來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其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作為物聯網發展的排頭兵,RFID與傳感器成為了市場最為關注的技術。以MEMS傳感器為例,它的主要優勢在于體積小、大規模量產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應用在汽車和消費電子兩大領域。ICInsight最新報告預計,在2007年至2012年間,全球基于MEMS的半導體傳感器和制動器的銷售額將達到1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12年后將實現97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采訪的最后,吳天益表示:“歷史經驗證明,凡經過一輪危機后,必然會出現一個調整期,帶來新一輪的競爭和對決,這種調整,不是簡單的恢復。誰家企業調整結合科技進步和轉型升級搞得好,誰就能得到較快發展;而維持原狀的企業,則將落到后面去,甚至被淘汰。歷史的經驗值得記取,我們必須在自我調整中,化危為機,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