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山東省考察工作。這是胡錦濤在山東東岳集團同技術人員親切交談,詳細了解新型材料研發情況。
一年多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迎面襲來,我國經濟發展遭遇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困難。面對嚴峻形勢,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驕人的中國答卷,離不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辛奮斗,也凝結著黨中央的智慧和心血……
“不管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還是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都離不開創新。”
1月11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走出人民大會堂,手捧大紅證書的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謝勝利難掩激動之情:“我們將繼續在自主創新道路上奮發前行。”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2008年以來,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著眼全局,吹響了加快科技發展、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進軍號”;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院所,人們紛紛投身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大潮之中。
從自主創新到重點跨越,一年多過去,“科技的力量”在神州大地進一步釋放,共和國未來發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發展,果斷決策,周密部署,不斷提高把握未來的能力
吸引千萬億次級計算機、華大基因研究院等“落戶”;制定互聯網、生物技術、新能源三大產業振興規劃,計劃5年時間帶動6500億元產值……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一個個和科技創新有關的舉措,在地處南國的深圳頻頻推出。
“金融危機來了,但自主創新的力度不能減,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不能停,這些才是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力。”深圳市常務副市長許勤的話,是他的肺腑之言,更是許多人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越來越清晰的共識。
美國力圖在新能源等領域取得突破,歐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資1050億歐元發展綠色經濟……放眼全球,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一場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賽跑”悄然開始。
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早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就鮮明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金融危機集中爆發并迅速向全球蔓延。
2008年11月,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出臺了2年4萬億的一攬子計劃,其中用于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投資約3700億元,占投資總額的近10%。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更加迫切地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懈進行創造性實踐。”2008年12月15日,在出臺一攬子計劃一個多月后,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大會上向科技人員發出了號召:“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為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貢獻力量。”
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需于民——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央領導同志加大了到基層調研的密度。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對經濟形勢反映最敏感。細心的人會注意到,中央領導同志頻頻到企業和科研單位調研,到了企業,看的最多的是車間和研發中心,大力鼓勵研發人員開拓創新。
從企業車間到研發單位,從港口碼頭到社區家庭,一次次調研,一次次分析,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更加了然于胸。
密集調研,果斷決策……中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展開了面向長遠、面向未來的戰略布局。
未雨綢繆,才能贏得先機;運籌帷幄,方能決勝千里。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從基層調研問計于民到出席國際會議提出建議,從中央政治局會議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黨中央、國務院靈活應變、沉著應對,不斷提高把握形勢、把握未來的能力。
危機在蔓延,調研在深入。全國上下對自主創新的認識也進一步深化,舉措更加有力——
2009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推出加快實施重大專項、為重點產業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六項科技支撐措施,實施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科技人力資源建設等四項保障政策。
5月13日,中央財政預算計劃2009年安排328億元,2010年安排300億元左右,帶動企業投資,主要推動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型飛機等11個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同時啟動實施一批自主創新產品規模化應用示范工程,加快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6月5日,《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公布,就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提出了“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33項措施,旨在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7月7日和9日,國務院兩次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分別聽取經濟專家和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意見和建議。會議提出,要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設想甫一提出,立即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更加突出。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在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領域突破核心和關鍵技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說。
200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出部署——要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筆筆真金白銀的科技投入,一個個鼓勵科技發展的文件,一項項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回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年多時間,黨中央、國務院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仍然著眼長遠,在自主創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
2009年12月,在赴澳門參加回歸十周年活動后,胡錦濤總書記在廣東珠海考察工作時對企業技術人員殷殷寄語——要“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的生命”,要“聚集更多優秀人才,不斷提高研發水平,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作出更大貢獻”。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一字之差,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念,更昭示著一個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美好夢想。
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從地方到部門,從企業到院所,一系列推動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迅速出臺,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
2009年歲末,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潮格外忙碌,因為最近他又多了一個頭銜--“中國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鏈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
這個剛成立的聯盟是我國16個科技重大專項中成立的第一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聯盟的成立將有利于我國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集聚和整合創新資源,加快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開發,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王新潮說,“作為首任理事長,我深感責任重大。”
成立技術創新聯盟,只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科技新政”之一。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動技術改造,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回眸應對危機一年多來中國所走過的道路,歷程驚心動魄,應對從容沉著。
從科技部門到財政部門,中央各部門緊密配合,積極協作,認真貫徹中央部署,紛紛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加大對科技和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
--困難時刻,國家啟動十多個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2009年,民口9個專項共啟動2597個項目(課題),安排中央財政經費518億元。目前,已經取得數控重型橋式龍門五軸聯動車銑復合機床等一批階段性成果。
--一批先進技術和產品得到加快推廣應用。國家加大了對“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高速鐵路裝備技術”等45項技術研發和推廣的支持力度,加快一批有基礎的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組織實施和推廣應用步伐,為鋼鐵、石化等重點產業技術升級換代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部、銀監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以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國家能源局正牽頭制訂新能源發展規劃;財政部明確十大政策扶持新能源和環保產業。
--院士專家咨詢服務活動中,120多位院士、專家奔赴蘇、粵、浙、湘、皖、豫等6省,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把脈開方。
--從3G牌照發放到創業板市場正式啟動,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一些醞釀已久的重大舉措終于在2009年里推出。3G牌照帶動了電信領域的新增長,而僅3G建設投資,2009年就達到1435億。伴隨首批獲準上市的28家公司2009年10月下旬集體在創業板掛牌上市,一條融資新渠道鋪展在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面前。
--金融資本在科技領域的放大效應逐步顯現,創業風險投資快速發展,管理資本總量超過1400億元。各地方設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超過30家,總額超過100億元。
部門大力投入,地方積極跟進--
從沿海地區到中西部地區,各地積極行動起來,一系列推動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迅速出臺,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
2009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若干意見》,首批200多個重點項目相繼啟動實施。
民營企業眾多的浙江,把自主創新作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戰略,力爭到2015年全社會科技投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等比2009年提高一倍。
作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安徽合肥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將全力培育若干千億元規模的戰略新興產業,搶占平板顯示、量子通信等產業制高點。
老工業基地遼寧也不甘人后,提出在全省建立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戰略。預計到2015年,將形成一批千億元以上規模的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群。
政策落實不落實,關鍵在基層--
在《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總體實施方案》推動下,各地積極建設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撐服務。
各地創新型企業建設力度也不斷加大。國家級試點企業已達469家,各地方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3000多家,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
中央和地方財政重點加大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技術創新和創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市場開拓等支持力度。
電動汽車、光伏太陽能、半導體照明……各地加大財政補貼政策的落實力度,啟動實施 “十城千輛”、“十城萬盞”等一批示范工程,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規模化應用,漸成氣候。
面對危機,科技人員的作用更加彰顯。
危機來襲時,曾占領美國一半以上Mp3芯片市場份額的廣東珠海炬力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業績一度萎縮近50%。
暨南大學易清明教授等研發人員入駐企業,共建暨南大學--炬力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實驗室,與公司研發團隊一起研制GPS導航多媒體主控芯片,獲得成功并實現量產,市場反應踴躍,企業迎來了新的增長點。
“很多科技人員入駐企業后,量體裁衣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大幅縮短了產品的研發周期,提升了企業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科技部政策法規司負責人說。
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組織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深入一線企業服務,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挑戰,破解發展難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到2009年年底,全國共有11萬余名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科技部為此投入6.4億元,天津、上海、江蘇等14個省市落實配套經費7億多元。
2009年,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的形勢下,我國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說:“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扭轉經濟下滑趨勢、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做出了重要貢獻。”
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緩解了國際金融危機的“燃眉之急”,更為未來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
形勢復雜,任務艱巨--我們必須奮起直追,搶占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推動經濟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在金融危機中,依靠科技,不斷自主創新,企業不但沒有受到影響,還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這更堅定了我們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決心和信心。”回首2009,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冰自信而堅定。
堅定源于企業一份出色的“成績單”:作為國內領先的網絡、通訊、終端、視頻應用系統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星網銳捷加大研發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銷售收入有望從2006年的近10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0多億元。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不僅不會“沉沒”,反而逆風飛揚--星網銳捷只是一個縮影。
隨手翻開大紅的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公報,人們不難發現:過去一年多,從超高壓直流輸電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開發到新一代無線技術平臺,我國又誕生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推動了戰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南車青島四方機車公司、中興通訊……一個個企業在危機中積極創新,迎難而上,成績斐然。
從京津城際鐵路運行到武廣高鐵開通,一列列流線造型的動車組,不僅改變了交通運輸格局,更擴大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圈,成為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參松養心膠囊”——一個自主研制的中成藥,每年為300萬人以上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治療,帶動了制藥業的發展……
從交通運輸到生命健康,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更給經濟注入了無限活力和生機。
從1994年起,古巴生物學家奧古斯汀·拉赫·戴維拉和中國科學家合作,研發出我國第一個腫瘤治療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
這位剛剛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的外籍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在科技發展水平方面有了快速提升,既與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分不開,更得益于國家對自主創新的支持。
回首2009,從“最為困難”的一年到“極為不易”的一年,人們感慨萬千。
“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加強科技支撐作為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話擲地有聲。
“一條重要經驗”——這是對一年多來“科技支撐”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重要啟示。
“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將是一個緩慢復雜的過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新年第一天,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的講話,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清醒和冷靜。
展望2010,世界仍不平靜,道路依舊坎坷。
“如果說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2010年我認為可能是最為復雜的一年。”2009年年終的“2010中國經濟形勢解析高層報告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分析,“復雜”在于不確定性因素很多。
“從長遠來看,要想保持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進行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現在采取的發展新能源、生物技術、低碳經濟等措施,都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侯云春認為,“但是要真正在實體經濟領域實現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這需要時間。”
新年伊始,一條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傳來——
繼北京中關村之后,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示范區將開展股權激勵、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等試點工作,成為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典范。
創新引領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應對危機提出的最新要求,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之策。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之一,而中國這艘快速行駛的巨輪,也亟須安裝一部“科技發動機”。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一份評估報告所稱,中國需要在其快速增長的各領域的投資建設中加大在研究和開發、高等教育領域的份額;同時,要建設一個現代、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必須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這次危機對中國也是一種機遇,如果能夠抓住,就可能占據主動。”1月12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建議,應盡快研究未來的新技術趨向,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結構調整。
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必須進一步培育領軍人才。“最主要是要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江蘇省科技廳廳長朱克江說, “要建立有效的專項制度,采取相應舉措,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應對危機、持續創新提供保障。”
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必須進一步加大科技產業化力度,尤其是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步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做好領軍人才的儲備以及產業化儲備,還應在政策方面給予積極鼓勵。”中原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李俊呼吁。
回望近現代歷史,中國曾經和科技革命4次失之交臂。
今天,身處又一輪科技革命的前夜,歷史性機遇不容再次錯過——
“中國的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科學技術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原動力。只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中國這艘巨輪就能產生無盡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2009年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講話,是誓言,更是號角——
這號角,必將激勵億萬中國人,劈波斬浪,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