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從事汽車技術研究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此次參加兩會的汽車行業代表們要關注新能源汽車、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自主創新、人才培養等問題。
付于武認為,其一,要呼吁政府持續地、積極地發揮強有力的引導作用,比如推行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其二,要注重汽車工業的發展質量,“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要關注自主品牌召回問題,“近幾年自主品牌主動召回相對較少,但并不代表自主品牌汽車沒有質量問題”,自主品牌汽車更要注重質量。此外還要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處理好發展與環境、資源的矛盾;
其三,汽車產業大國要堅持自主創新,國家應該大力支持企業創新;
其四,對于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戰略性布局,國際汽車產業的認識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統一,我國應該立足長遠,不失時機地做好電動車、新能源汽車;
其五,要注重人才培養,目前我國汽車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緊缺,甚至出現“挖東墻補西墻”的情況,缺少優秀的、能夠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的人員隊伍,所以人才培養應放在重中之重。
付于武用“非常好”三個字概括了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他分析其中發展有“三好”:“第一好”是中國2009年汽車工業以1300萬輛的產銷量居世界第一,我國邁入了汽車產業大國的行列,實現了幾代汽車人多年以來的夢想;“第二好”是政府明晰且強有力的政策導向拉動了汽車消費,推動了汽車產業發展;“第三好”是我國已經進入汽車社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享受到了汽車文明,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
“當然,在如此好的形勢下,如何使我國成為汽車強國?怎樣自主創新?我國汽車產業未來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些問題值得深思。”付于武語重心長地說,“我國汽車產業背負著很重的責任,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
他進一步分析說,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入汽車強國所要具備的條件中,除了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世界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定份額、掌握核心技術之外,最根本的是技術升級,包括管理技術的升級。“我國目前的汽車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差距很大,包括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技術水平,”付于武說,“所以,如何通過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企業家的奮發有為,工程師的努力,來掌握核心的關鍵技術,是目前我國汽車產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他介紹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近幾年通過對整車產品開發、零部件產品開發以及汽車電子技術的調查結果分析,汽車整車集成系統以及汽車造型設計等方面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我國汽車產業的軟肋依舊是核心零部件。從零部件嚴重滯后的狀況看,影響零部件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動力總成技術,包括發動機、自動變速箱、汽車電子技術。“目前,汽車電子技術幾乎已經被跨國公司壟斷,包括汽車輕量化技術,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極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技術在內汽車電子技術,都與國外有很大差距。”付于武強調說,“因此,中國要做強汽車產業,必須在核心的基礎元件上,特別是在以汽車電子為標志的核心零部件上有大的突破。”
那么,在正視差距之后,我國汽車產業怎么才能消除軟肋?“在政府的主導下,中國汽車產業通過官、產、學、研、用的結合,積極建立創新型團隊,創建產業聯盟。”付于武說,“技術落后的問題不能光靠簡單的‘市場換技術’,最終還是要靠先進技術來解決,還需要每一個汽車工作者艱苦卓絕的工作。”
“只要汽車技術發展路線設計得好,產學研新體制作用發揮得好,創新型團隊建設得好,同時通過積極地國際化并購,我們就能夠獲得先進的技術,攻克汽車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關,解決核心技術匱乏的問題。”付于武肯定地說,“我堅信,繼2009年邁入汽車大國之后,通過15年左右的努力,我國會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