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泉州紡織機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晉江成立。泉州地區14家紡機企業與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等4所高校結成戰略聯盟。
今后,聯盟將作為實施國家技術創新戰略中政府和企業聯系的紐帶,國家政策及資金支持的主體,將主要承擔泉州地區紡織機械領域關鍵、共性及重大技術開發。泉州市科技局局長吳中培評價說,這意味著泉州紡織機械產業將告別單槍匹馬奮斗的歷史,在技術、人才、成果等開啟聯合攻關之門,進入抱團發展的新階段。
產業配套不緊密同行缺乏協作
這幾年,伴隨著本土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崛起,泉州紡織機械產業也水漲船高,成為全國重點紡織機械生產基地。其中編織和印染機械產銷量已占全國的60%,針織大圓機占全球產銷量份額高達三分之一。表面看起來,泉州紡機產業實力雄厚,卻暗藏尷尬:泉州紡織機械的技術水平和本地下游企業的需求,仍存在較大的落差,彼此配套不是太緊密,造成了節能節水、高性能紡織機械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晉江佶龍機械董事長、聯盟理事長陳聯社認為,泉州紡機產業主要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研發力量分散、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此外,紡機企業幾乎是在各自的市場環境里發展,彼此信息封閉也比較厲害,群體優勢沒有得到整合。
“以前業內雖然已有不少產學研結合的事例,但多是一廠一所的點對點合作,單個企業資金、院校實力有限,先進技術的普及與擴散效果不理想,因此亟須一種規范化的產學研運作方式出現。”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祝憲民總結說。去年,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和石獅一些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但進展不大。“這主要是單個企業資金有限,無法支撐龐大的科研費用。”該院院長楊曉翔認為,泉州企業在發展觀念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攜手合作。這方面,由日本東麗工程、村田機械和帝人制機株式會社三家合成纖維機械制造商聯合投資組建而成的日本TMT機械株式會社可視作同類紡機制造商企業密切合作的范本。
避免重復投資攻克共性技術難題
泉州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欠賬較久、較多,這也是聯盟成立后亟待解決的難題。根據協議,聯盟將以企業為主體,以國內大學的理論研究和基礎研究,以及科研院所對制造、使用工藝、試驗、檢測等方面的研究為基礎,實現創新資源聚集,從而推動新一代紡織設備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支撐和引領產業技術創新。陳聯社透露,現階段聯盟將先行實施紡織機電一體化、數字化等行業共性的關鍵技術的研發。
對于聯盟今后的運行模式,祝憲民認為可以用“同類產品企業選擇不同課題協同攻關”、“工藝流程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和“業內企業與其他產業企業協同攻關”來概括。由于其他行業領域鮮有成熟的技術創新聯盟運作經驗可供借鑒,因此最初聯盟的工作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眼下要做的是落實分配各聯盟成員企業的具體任務,將概念化的方案付諸實施。
“不少企業產品類別趨同,其中也不乏一些低水平的重復生產。”陳聯社認為,行業共性的關鍵性技術難題可由聯盟公關,企業就可以集中有限資金開發具有獨特功能、‘別無分號’的設備。今后,聯盟將組織制定產業技術創新路線,開展產業的統計分析和市場技術預測,提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并聯合攻關、合作開發,形成產業的重要產品和重要的產業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