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緊緊抓住國家2020年減排目標的提出、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大會營造的氣氛和促進散裝水泥發展的省政府令新近頒布實施的機遇,大力宣傳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為運河之都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建功立業。
發散能力進一步增強。濟寧市作為資源大市,但發展散裝水泥卻相對滯后。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我市已經匯聚了海螺、山水、中聯全國最為知名的3家水泥集團,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泥生產大市,這些大型水泥生產企業的進駐將對我市的水泥產業結構調整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大大的提高了我市的綜合發散能力。目前全市30家水泥生產廠家中,具有規模發散能力的達20家。全市擁有散裝水泥發放庫總容量55萬噸,專用罐450個,專用運輸車120臺。與此同時許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已有相當的部分配備了散裝水泥罐,已擁有預拌混凝土攪拌車245臺,攪拌機38臺(套),綜合生產能力350萬立方,初步形成了散裝水泥產、儲、供、運、用一條龍配套體系。散裝水泥推廣量達到498萬噸,散裝率達到了53.1%。
寓服務于發散之中,也是2009年工作的重要特征。散辦不失時機著力推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幫助立窯水泥企業改造,積極為企業找出路、謀發展。2008年底兗州嵫山水泥廠,淘汰立窯生產線,散辦積極主動的開展工作,搞好信息、技術、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努力為企業找到更好的發展路徑,立窯水泥企業立窯生產線改造砂漿生產線項目。通過中國散裝水泥協會干混砂漿專業委員會的推薦,聯系新鄉市北海礦山機械廠來濟寧做實地考察,為立窯水泥企業的立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我市將逐漸淘汰落后的立窯水泥生產企業,水泥熟料生產逐步實現全部新型干法生產。
發散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2008年以來各方面緊張、復雜的工作,包括內部理順,外部協調,化解不利因素,爭取政策等,散辦干部職工深感,發展散裝水泥是關乎科學發展觀能否真正得到落實,低碳經濟能否真正實施,人民群眾能否享受到白云、藍天、清風、碧水。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 “從使用環節入手,進一步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的要求,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與2009年12月17日下發《關于做好城市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和農村推廣散裝水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要盡快落實文件精神,制定預拌砂漿發展規劃及預拌砂漿生產和使用管理辦法。對此散辦堅持“早下手,早受益、早主動”的原則,在我市大刀闊斧的開展“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的前期準備工作。為了提高發散水平,增強主動性,散辦多次邀請中國散裝水泥協會干混砂漿專業委員會專家前來我市考察指導。在摸清各方情況的基礎上,專家們針對我市發散的前景和可行性報以樂觀的態度。綜合專家意見,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散辦通過細致縝密的工作,向魚臺縣政府提出了,在魚臺縣境內建設節能減排科技示范園區的申請,該示范園區總投入達4000萬元。如果此項目一旦落成,將會年利稅6600萬元,為社會提供近200個工作崗位,并且可以帶動當地物流行業的發展,可以年節省標準煤45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萬噸,收到社會綜合效益1.5億元。
農村發散進一步鞏固。發展散裝水泥作為一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社會公益事業,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在廣大的農村發展散裝水泥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煤炭、電力等能源資源,同時可以減少運輸中的粉塵排放,對改善農村建設環境,提高農民居住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可減少農村建房的建設成本。三是散裝水泥易于機械施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程質量和工程效率。基于以上認識,散辦對復雜的農村推散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設想在全市建立兩個示范點。一個是任城區長溝鎮的水泥生產基地,水泥制品生產是長溝鎮的傳統產業,水泥制品廠家120戶,從業人員達1100多人,年經營額1.26億元,水泥制品銷往菏澤、泰安、棗莊和河南、江蘇的一些地區,年水泥使用量達近30萬噸。散辦在開展大量基礎性工作的情況下聽取了中散協專家的意見,著眼散裝水泥發展的未來,決定加快這個集散地的推散力度,并已著手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全國農村推散先進,形成一個“長溝模式”。另一個是鄒城市平陽寺鎮整體搬遷工程,要把這里作為一個基點,培育重點,以期帶動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的發散及節能減排工作。鑒于這一想法,散辦多次組織人員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做好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散辦積極與市財政局、市建委和市經貿委磋商,出臺了《關于加強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文件,將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充分發揮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