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討論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以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意見》指出,對列入國家發展重點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條件成熟時,由有關部門制定專項進口稅收政策,對國內生產企業為開發、制造這些裝備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進口關稅或實行先征后返,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同時,取消相應整機和成套設備的進口免稅政策。對國產裝備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仍需進口的,作為過渡措施,經有關部門嚴格審核,以逐步降低優惠幅度、縮小免稅范圍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內繼續給予進口優惠政策。此外,為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意見》還提出將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的力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主持會議并講話。他指出,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當前,要抓緊落實國務院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形成能夠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體系。
曾培炎說,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工業化、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裝備制造業體系,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制造業規模目前已躍居世界第5位。但是應該看到,我國裝備制造業整體上大而不強,素質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國際競爭力不強,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曾培炎指出,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我創新能力,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要按照《若干意見》精神,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力爭到2010年發展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技術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制造業集中地和工程研發中心,初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能力,逐漸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裝備制造業格局。
曾培炎強調,振興裝備制造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著眼長遠,認真籌劃。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明確主要任務,實現重點突破。國務院已明確了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點領域,提高這些領域的裝備制造水平,對國民經濟全局有重要影響,對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效果明顯。要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和宏觀調控力度,盡快實現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的突破。同時要以點帶面,帶動配套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
第二,繼續深化改革,健全體制機制。要正確引導裝備制造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規范跨國公司并購行為,加快建設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能力。在改制重組中,要注意培養和保護多年來形成的研發制造體系、市場份額和自主品牌。
第三,擴大對外開放,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國家鼓勵裝備制造企業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實現消化吸收再創新。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研發投入,培養研發人才,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企業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第四,加強組織協調,狠抓貫徹落實。國務院已批準了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措施,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相關規劃,出臺配套措施,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要有針對性地安排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依托工程,鼓勵企業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各地要搞好協作配合、健全工作機制,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推動裝備制造業健康發展。
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要著力抓好八項重點工作:
(一)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落實保護基本農田、穩定糧食價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增加糧食生產的各項措施。
(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持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認真落實對房地產發展調控的政策措施。
(三)做好油品供應和價格調控。
(四)提高對外經貿工作水平。適當擴大進口,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五)保持財政金融穩定。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堅決防止年底突擊花錢。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
(六)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七)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做好科技、教育、衛生和環保等方面工作。
(八)解決好直接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一步做好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支付。落實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切實做好救災工作。高度重視困難群眾的過冬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根據《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的內容分析,今后國家將在以下幾大領域重點發展:
清潔高效的發電技術裝備。包括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超高臨界火電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大型水電機組及蓄能電站機組,大型風冷電站機組。輸變電領域。研究重點為450千伏、1000千伏高壓交流和正負500千伏以上直流輸變電設備。百萬噸級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和PS、PTA聚酯成套設備,包括相關大型壓縮機和空分機等。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大型薄板坯冷熱連軋成套設備。大型綜采,提升和洗選設備以及薄煤層采掘設備。
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包括30萬噸礦石和原油運裝船,8000-10000標箱集裝箱船等大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設備。提升柴油機曲軸、大型船用鑄鍛件、鍋爐發電機組、其他裝載和辦公導航系統等產品的制造水平。還應當發展海洋勘探、開采及加工成套裝備。
每小時300公里級高速鐵路列車及新型地鐵車輛,包括牽引、傳送、控制及網絡系統、信號系統的制造研發。
大型環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大斷面巖石掘進機及大型施工機械。
重大工程自動化控制系統和精密測量儀器。重點開發電力、冶金、石化、機械制造、醫藥、衛生、環境監測及國防建設等領域所需的大型精密監測和計量儀器。
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
新型紡織機械。包括日產2000噸及以上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高效現代化成套棉紡設備,機電一體化電腦織機和噴氣織機,仿棉紡制造組生產線,電腦提花機,高速精編機,產品、工藝參數在線監測系統,高質量、高效、節能環保的產品設備等。
新型大馬力農業裝備。主要是125馬力以上的拖拉機、新型農業裝備等。
集成電路關鍵設備,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整機裝聯設備,生物工程和醫藥生產專用設備,數字化醫療影像設備,新型移動通訊設備等。
預計今后國家將對上述重點發展領域予以政策、稅收、資源方面的支持。機械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期。根據以上發展重點,以下上市公司值得重點關注:
生產數控機床的沈陽機床、生產船舶設備的滬東重機、生產電力設備的哈空調、特變電工、平高電氣、國電南瑞等、生產能源設備的江鉆股份等、生產船舶設備的滬東重機等、生產紡織設備的中捷股份、中國紡機、經緯紡機等,以及生產鐵路設備的晉西車軸、北方創業等。
來自: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