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震驚全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使我們第一次感覺到,死亡原來離我們這么近,災害對我們的威脅如此巨大。那一幕幕或悲慘、或感動、或觸目驚心的畫面在腦海中還依稀可見,舉國哀悼的鳴笛聲仿佛仍響徹耳畔。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又發生了7.1級的地震,災難的再次降臨也將中國人的心又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各地區政府調派和民眾自發組織的救援隊伍第一時間趕赴了災區現場。五湖四海的中國人聚集在了一起,目的只有一個——拯救生命。
兩會結束后,“民生”成為中國各行各業都在關注的話題,自動化產業當然也不甘落后,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新技術新產品的好消息。像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團隊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光光伏太陽能技術,可使每度電成本將低于0.8元;目前國產功率最大、長度最長的風電葉片項目,3兆瓦55米風電葉片項目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投產;我國首次實現直流電換流變電站設備全國產化等。這些信息都給予了自動化產業最大的鼓勵,因為這就是自動化發展的驅動力與希望。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尊嚴論”的誕生也使我們意識到,從獨立、溫飽到尊嚴,這就是大國發展的必要進程,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然而,剖析這句話的細微之處又讓人百感交集。人民如何才能過得有尊嚴?失去了生命尊嚴又從何談起?
西南五省的嚴重旱情,青海玉樹的7.1級地震,似乎印證了禍不單行的俗話。溫家寶總理趕赴災區后強調:“救人是目前最緊迫的問題,一個人也不要放棄。”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地位的提高無疑可以使人民活得更有尊嚴,然而,如果失去了最寶貴的生命,又何談尊嚴呢。因此,各方面發展的前提都是留有生命,拯救生命比發展經濟更重要。在參加科洛理思活動時,了解到其以太網產品在幫助阿拉斯加的惡劣環境提供天氣和災害的信息傳輸,從而達到監測預警的目的。如此可見,人類面對災害并不是無能為力,盡管我們顯得格外渺小,但仍可以利用高新技術去戰勝天災。生命跡象探測器、可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以太網交換機、抗干擾性強的無線設備等,都已應用在了抗震救災中,此時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沒有辦法將更多的自動化技術和產品運用到救助人類生命的地方嗎?
在編者完成此稿時,玉樹人民的遇難人數還在繼續增多,政府也在想盡辦法尋找廢墟下的生還者。盡管已是深夜,但災區人民卻還深處陷阱,難以入眠。此后又會有多少磨難降臨還尚不可知,但如果能利用自動化的先進技術確保人類的安全以及對自然災害的防御,有何樂而不為呢。2008年我們憑借著“多難興邦”四個字走過了艱難的日子,因為我們堅信通過各方的努力,再大的困難也將解決。如今,我們面對困難時已不再脆弱,心中那份不滅的希望正支撐著每一個人貢獻自己的力量。擁有高端技術的自動化產業更應該伸出援手,利用獨有的、強大的資源去防止災害、對抗災害,拯救更多的生命!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0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