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個部門聯合公布了《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強宏觀指導力度、深化試點示范、加強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完善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加強宣傳培訓等方面來推動再制造產業健康發展,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再制造技術與經驗現場交流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編制《再制造產品目錄》,研究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來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再制造產業短期內已升格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再制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 因為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近兩年來,再制造產業在我國悄然興起。和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節約50%成本,60%的能源,70%原材料。對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節能減排以及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作用巨大。
《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兩個重點領域:(一)深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以推進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加大資金投入,消除制度瓶頸,完善回收體系,規范流通市場,努力做大做強。在此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壓縮機、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繼續推進大型舊輪胎翻新。(二)推動工程機械、機床等再制造。組織開展工程機械、工業機電設備、機床、礦采機械、鐵路機車裝備、船舶及辦公信息設備等的再制造,提高再制造水平,加快推廣應用。
再制造產業的興起對于自動化技術和產品來說也可謂是一新興領域,除了制造設備和生產過程中無可避免將大量應用自動化控制產品外,這一行業還涉及產品損耗檢測、剩余壽命評估、廢棄物環保處理等方面,這對于傳感器、智能儀表等產品的需求也將隨之顯現。
再制造政策的推進為眾多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其市場化發展將并非一路坦途。如何解決公眾認知、生產成本的制約,是再制造產業未來發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首先,當前大多數消費者仍把“再制造”等同于普通的“維修”,對再制造產品的質量表示懷疑。其次,再制造企業前期需要高額的生產成本投入,但只有形成規模才能產生理想的效益,這對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將是一大的考驗。這也讓我們更期待有關部門關于再制造產業扶持政策細則的早日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