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施工的盾構機卻是“外國芯”的尷尬將得以改變。周銘謙表示,最后制作完成的首批兩臺盾構機直徑7.26米,最大掘進速度為每分鐘6厘米,將應用于三門核電工程的海底掘進。
在中國施工的盾構機卻是“外國芯”的尷尬將得以改變。記者昨天從上海市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盾構研發中心自主研發的首批兩臺 7.260m復合土壓平衡式盾構機已經完成制作,周五將交付使用,用于浙江三門核電一期取水工程,這也是迄今為止首個“上海芯”盾構機,制作成本比國外進口的同等機器整整節省了一千萬元。
據介紹,目前在我國施工的盾構機絕大部分是國外進口,部分國產的主要零部件核心技術也是依靠進口。市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上海芯”盾構機總設計師周銘謙告訴記者,越洋過海、穿山破巖等關鍵技術難點都需要盾構機來完成,但由于核心技術的缺失,中國只能從美國、德國等國家進口盾構機,不僅耗資巨大,交貨時間也比較長。
“這次嘗試根據不同環境和地質條件自主設計制作盾構機,并進行施工,其實是一個‘迫不得已’帶來的契機。”周銘謙透露,以往上海市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也是從國外進口盾構機,但這次承接三門核電工程時,德國廠方提出要一年左右才能交貨,時間緊張加上自身在盾構機制作方面積累了經驗,于是干脆開始自行設計研發。
周銘謙表示,最后制作完成的首批兩臺盾構機直徑7.26米,最大掘進速度為每分鐘6厘米,將應用于三門核電工程的海底掘進。